第6版:少儿文艺

刘海栖《三步上篮》:

“篮”不住的童年力量

□海 飞

《三步上篮》,刘海栖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24年1月

《三步上篮》插图

作为在部队和出版社这一武一文两个大熔炉里成长起来的作家,刘海栖写少年时代的那些孩子,养鸽子的、骑自行车的、举杠铃的、打乒乓球的、游泳的,在“山水沟街”那块充满生机的地方,活灵活现的故事,富有朝气的阳刚少年脱颖而出;他写部队生活,又给人另一种血气方刚的感受,我们能从中看到一个铮铮铁汉经历军旅熔炉历练、感悟得失悲喜后的成长。

《三步上篮》作为刘海栖“体育三部曲”的“扣篮”之作,仿如一个篮球手三步都走得“稳、准、狠”,一出手,惊艳四座。佳作频出的他,这次又奉献出了一部主题更为突出、艺术水准更为精湛、思想立意更为成熟的新作。具体来说,我认为《三步上篮》体现了跨越时空而历久弥新的“三种精神”。

以运动竞技舞台折射鲜活有力的时代精神

文学与时代紧密相连,它记录时代,为时代留下底稿。创作于当下、书写特定年代故事的作品,之所以依然具有映照当下的时代意义,是因为它传达着普适性的精神价值。时代再变,世界再变,人类文明之内、人的精神情感之中,一些最根本、最恒久的东西不会变。

篮球可以连接古今,可以通往世界,可以沟通个体与集体,可以连接场下日常与场上分秒。在球的跃动中,在竞技的拼搏中,寄托了人渴望摆脱地心引力、渴望超越自我的能量,而这种能量,正是人类向前进步的力量源泉。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同个性少年的摩擦与融合,看到只有增进理解、实现团结才能创造出的生动图景。这种命运的交织从某种层面上是人性中所葆有的良善和互信的觉醒。这种奋进和团结,以及其中所传达的人道主义精神,一方面是对我们今天强调建设体育强国的呼应,另一方面也是无论任何时代都需要的精神要素。小说中还提到少年练球和部队比赛的情节,无论是“从一—二—三到1—2—1”的童趣式共鸣,还是看似讳莫如深实则心领神会的打仗“十六字诀”,为书写军民融合主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角度。

走出小视野,胸怀大格局,去表现那些值得永恒传承和铭记的元素,才能让过去的故事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意义,这种永恒的意义铸就了作品的经典品格,同时也将使它在当代依然发挥重要价值。

彰显以纯善和自我超越为核心的童年精神

儿童文学最了不起的表现力,不在于它对当下儿童生活现实的及时记录,而在于它能够透过童年生活变化的表象,去发现蕴藏在童年身上的永恒的审美内涵与人文精神。所以,优秀的儿童小说,除了真实表现广阔而丰富的生活,展现特定时代中儿童的个性心理、理想愿望和精神面貌等,更重要的是由此实现对童年精神的深度探寻。

为什么有的作家写童年,写了一两部就容易显出“疲态”,走进自我陶醉的创作窠臼?是因为他们就“过去”说过去,就“故事”写故事,在情节上用力过猛,陷入追逐稀缺题材的迷障。刘海栖的童年仿佛花样翻新,层出不穷,那些孩子,看似在一个恒定的生活圈中亦步亦趋,却各有各的光芒。能“看见”童年精神,才能看见童年,才能让童年真正成为富矿。

如果说《有鸽子的夏天》《街上的马》等都有重点刻画的单一主角,那么《三步上篮》则更侧重于群像的表现。“草台班子”一样粗放的老街少年篮球队,却个个生龙活虎,极富生气。其中有呆头愣一样却淳朴善良的初大壮,身板不占优势实则很有韧性的侯普通,有些虚荣、小气,在面临诱惑、抉择和考验时犹疑甚至犯错误的彭勤俭……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有些“毛病”,但正因为这些在大人眼光下的“毛病”,才让他们显得那么真实,才对比出孩子眼中他们的可爱。书里的大人,或多或少有着人情社会的世俗痕迹,学校里有剑走偏锋的老师,部队里有一身功夫之下尽是处世智慧的首长和队员,到处看似一片嬉笑怒骂却活色生香。我们应该从这样的创作中看出高明:众声喧哗,人无完人,生活中都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文学来源于生活,又何来那么多“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呢?发掘那一份独属于孩子的纯善、天真,自我肯定、自我超越的天性,才是值得肯定的教育观和童年观。

将文化自信内化为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创作精神

写作促进作家的自我发现:凡是为儿童写作的作家,在写作的实践中,不但创作着全新的作品,也在发现着全新的自我。凡读过海栖作品的人,都为他简洁、准确,极富个人风格和文学感染力的语言而感到惊艳,仿佛在让读者享受“语言的狂欢”。

练好三步上篮,调整好步伐是关键,要做到心中有数,找准时机,掌握力度。文学创作也是一样。成熟的写作者不会摆出挟技居奇的姿态,也不会把心思花在大量形容词、副词的文笔堆砌上,而是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直抵核心。不是炫技,而是高超文学技巧的朴素表达,是一种大道至简的隐藏的文采。《三步上篮》中随手可见精彩的白描:“篮球在他们头顶飞来飞去,从这个人手里飞到那个人手里,又从那个人手里飞到另一个人手里,就是不飞到他们手里。”看似文字游戏的寥寥数语,没用一个形容词,却将几个孩子初学篮球时的紧张、向往与尴尬表现得淋漓尽致。

传统和创新始终是并存的。我曾评过他的“扁镇的故事”,那是洋洋洒洒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想象,是我们现在说的典型的中国故事。不管何种题材和体裁,因为有内化于心的对传统的坚守,和贴着大地描摹民间真实琐碎的文化自信,海栖找到了文学创作精神的核心。他写短篇,练技术、练心性,艺术上的成功永远属于勇敢而坚韧的探索者。

我很少见到像海栖这样创作精力旺盛,同时还能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情节、结构等创作基本功,不断磨砺创作实力的作家。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海栖乒乓球打得好,游泳游得好,现在也许已经不打篮球了,但他通过《三步上篮》传达出来的那份对童年的观照,依然能够触动我们内心的柔软。因为这样的文学自觉,因为这样一份对于童年与儿童的责任感,他一定能行得更稳,走得更远。在三步上篮的跳投中,步步生辉,一投即中。

(作者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

2024-06-14 □海 飞 刘海栖《三步上篮》: 1 1 文艺报 content74958.html 1 “篮”不住的童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