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少儿文艺

炽热的牺牲 美丽的遗憾

□李 萌

英国动画片《雪人》海报

雪孩子融化了,飞向空中

小兔淘淘和雪孩子在雪地上玩耍

动画片《雪孩子》海报

“雪,下个不停,一连下了好几天。”

这是上海儿童文学作家嵇鸿创作的童话《雪孩子》的开头。1979年童话《雪孩子》正式出版,1980年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林文肖改编为20分钟的同名动画片。动画片《雪孩子》的开场也是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正要出门找胡萝卜的兔妈妈为了让小兔淘淘不孤单,和淘淘一起堆了一个洁白的雪人,并称他为雪孩子。兔妈妈出门了,淘淘和雪孩子快乐地玩耍着。淘淘进屋烤火的时候睡着了,火堆点燃了房子,雪孩子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救出了淘淘,自己却化成了一摊水、蒸腾为一团水汽……

《雪孩子》的故事令人动容。嵇鸿描述的纯白世界,在林文肖的动画中得到了视觉化的展现。为了平衡冬日里蓝、白两色带来的冰冷感,林文肖和美术设计常光希讨论后,决定将小兔淘淘的设计与中国民间美术进行结合,用红、黄两种民间泥塑常用的浓烈颜色来设计淘淘的衣服。淘淘的服装色彩跳跃,温暖且明亮,与洁白冰冷的雪景形成对比,实现了颜色和情感上的相互映衬。

1978年,英国漫画家雷蒙德·布里格斯绘制完成了《雪人》,讲述了在一个雪夜里小男孩堆起一个雪人的故事。雪人在圣诞节晚上拥有了生命,陪伴小男孩度过了美好且快乐的夜晚。第二天清晨,男孩冲出屋子,发现雪地上只留下了雪人的草帽和围巾。这部用彩铅描绘的无字漫画,用漫画分格的形式表现出一连串细腻的场景和动作,展示出小男孩看到雪人拥有生命后的惊喜,以及发现雪人融化后的失落和遗憾。1982年,漫画《雪人》被黛安娜·杰克逊和吉米·村上改编为一部动画短片,并于圣诞节在BBC电视台播出,英国摇滚乐创作人大卫·鲍伊在开篇进行了短暂的真人出镜叙事。这部26分钟的短片在若干年里的圣诞节都会在BBC播出,一度成为英国的圣诞传统,也成为了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尽管在故事设定上有一些巧合之处,但《雪人》与《雪孩子》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却完全不同。《雪人》想要表达的,也许是“相聚是暂时的,而分别才是永久的”。无论多么亲密的关系,最终都将面临终结。人会死去、雪人会融化……这些才是生命中更本质的东西。作者雷蒙德·布里格斯曾经几次提到他不喜欢大团圆的结局,因为生活就是有缺憾的。

在《雪孩子》作者嵇鸿的创作手记中曾经提到,1979年,中国社会已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但人和人的关系还是充满了界限感。嵇鸿在一场大雪过后,忽然想到了雪孩子的故事,并且想到雪孩子会在太阳出来时融化和消失。短暂的生命是遗憾的,但他希望让雪孩子在这不长的时间里做一些闪光的事情。于是,帮助被雪压弯腰的小树、救助雪地里的翠鸟、在大火中救出淘淘……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雪孩子内心的纯洁与炽热。嵇鸿所提到的一点令我印象十分深刻:雪孩子之所以舍弃自己去救淘淘,并不是为了报答淘淘和兔妈妈塑造了他,而是因为他有一颗生性纯洁善良的心。这种毫无保留的牺牲,又与雪化成水、水升华成水蒸气这一物理现象进行了对应。雪孩子化成了气,变成了天空中的云,这样的结果也抚慰了儿童观众在观影时的伤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因为嵇鸿希望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让雪孩子炽热的心灵温暖更多的人。

《雪人》和《雪孩子》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与雷蒙德表现的平淡与遗憾相比,嵇鸿表现的是火热的心灵与牺牲——同样是雪人和孩子成为朋友,同为雪人融化的故事结局,其中却蕴含着两种不同的思想与情怀。

2024-06-14 □李 萌 1 1 文艺报 content74966.html 1 炽热的牺牲 美丽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