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少儿文艺

AI与黏土的虚构童话

□刘书亮

AI处理过的黏土风格的照片

把自己的照片通过AI改成黏土风格并在社交媒体分享,迅速成为了一种流行时尚。国内和国外都有移动端APP从事这项“AI一键换风格”的服务。在动画领域,黏土是很特殊的一类材料。它是定格动画中最重要的子类型之一。无论商业动画领域,还是独立与实验动画领域,黏土都有它的一席之地。它既可以像“超级无敌掌门狗”和“小羊肖恩”系列那样天真烂漫,也可以像《失常》那样充满现实观照,甚至还可以像扬·史云梅耶的作品般冷峻。可以说,黏土有它自己的独特美学。当然,AI黏土效果总体上还是天真烂漫的。

以黏土为代表的定格动画效果,介于真与假之间。一方面,它可触可感,带有特定层面的真实感。它看上去就像是人们小时候的玩具那样,可以拿在手里把玩。借助图片,人们甚至可以去想象那种微妙的质感。跟黏土同期爆火的瓷娃娃等另外几个AI风格模型,也能唤起类似的质感想象。但另一方面,以夸张变形的造型为基础,它又显得不真实。黏土定格常见的那种“丑萌”的面孔,在AI的运行机制之下,产生了许多随机性的惊喜。AI图片生成模型仿若一个“黑箱”,每次输入照片,得到的结果都像是“拆盲盒”:它是不稳定的、未知的体验。这长得好像我啊,可这真的是我吗?这种将自我与环境“陌生化”的视觉效果,正是人们千篇一律的生活中亟需的调味剂。

由此,黏土唤起了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感体验,令它顺利成为流量密码。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付费才可使用的APP服务之外,实际上在AI开源社区也完全能找到质量颇高的开源黏土模型。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也可以自行搭建运行环境,在自己的电脑上随时把图片转换为黏土效果。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对“陌生化”再做些阐释。对于这种一键变换风格的效果,国内某APP中给了它一个特殊的功能名称,即“配方”,这确实颇为贴切。所有那些对照片中自我形象与风景的美化,都是给生活的一剂配方。黏土风格尤其如此。这样的AI风格模型,让画面中的世界——我们的现实经验——被AI的“魔法”转化为统一的材料,大大简化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方式。现实经验是复杂的、令人摸不着头脑的;然而在AI对其进行了风格迁移后,它远离了真实,在造型上像是一个童话般的虚构世界。在那个“什么都是黏土捏成的”可爱世界里,好像不再有锋利、尖锐、刺痛感。目之所及,一切都是绵软的、温和的、钝感的、简单的。由此,AI帮助用户完成了对简单世界的憧憬,犹如来到一个与现实相迥异的避风港,短暂地抽离和“逃亡”。

2024-06-14 □刘书亮 1 1 文艺报 content74969.html 1 AI与黏土的虚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