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为什么一定要举办改稿会?

——名刊名社扎实有效推进“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之一)

□本报记者 王 觅 刘鹏波

“为确保作品质量,所有‘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重点推进作品,都要举办专家改稿会。”在日前举办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名刊名社拓展计划2024年工作会议上,作家出版社董事长、社长鲍坚这样说道。

为一部尚未出版的作品举办改稿会,通过交流讨论,汇集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作家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修改润色,这本不是作品出版的必需环节。作家出版社却将其设置为所有“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重点推进作品出版前的常规动作,并为此定下严格的要求。据介绍,有两部此前已经纳入重点推进作品名单的作品,就是因为在没有经过改稿的情况下提前出版,最终被从计划项目中移除。这也就意味着,各家刊社推荐的作品,一旦进入重点推进作品的范围,改稿会都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

不断探索和完善改稿机制

作家出版社严格把控“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入选作品出版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专门设立“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领导小组,对作品进行研究和评估,并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取得了良好成效。最终出版的入选作品,都是优中选优、精中择精。

“进入专家改稿流程之前,作家出版社的编辑会和其他名刊名社的编辑们共同研究,与作者反复沟通修改,再由专家进行评估,确认是否可以进入专家改稿环节,然后才会组织专家进行改稿。我们对作品的选择非常慎重,始终秉承追求质量、不求数量的原则。”鲍坚说。

在不断总结摸索的过程中,作家出版社基本确定了改稿会的常规形式。参加改稿的专家人数一般是3至4位,都是文学界资历较深、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每次改稿会前,专家都要准备不少于一小时发言时间的书面意见,并在会上与大家探讨交流。谈及多次参加改稿会的经历,文学评论家白烨表示,改稿会对专家而言也是不小的考验,需要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建设性意见。

“专家改稿一开始并没有定例,有时有七八位专家参与,最多的时候达到十几位,后来我们总结时发现,这种方式可能不利于作家深入领会专家对稿件提出的修改意见。”鲍坚谈到,“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机制,最终意识到,由少数几位专家深入参与改稿,提出修改意见,更有助于作品的打磨。”

据悉,专家数量“精简优化”后的作品改稿会现已举办了14场。许多作者都很欢迎改稿会这种方式,也很重视作品出版前难得的改稿机会。“这种深入而认真的改稿,对作品质量的提升确实有很大帮助。”据白烨观察,不少作品在改稿后焕然一新,有些作品“改和不改完全两样,甚至有天壤之别”。在他看来,改稿会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部长篇小说追求品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堂生动的文学课、写作课

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入选“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作品中,有一部聚焦乡村环保主题的作品——陈集益的《金翅鱼之歌》。这部作品以仿纪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到北京生活的新“北漂”游子,致力于家乡的环保事业、保护濒危物种金翅鱼的曲折经历。在《金翅鱼之歌》的改稿会上,专家们对作品提出了很中肯的修改意见,作者陈集益表示受益匪浅。“平时我们开作品研讨会、发布会比较多,这种小范围的、前置性的改稿会比较少见。在参加改稿会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形式对作品质量的有效助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胡晓舟说。

“改稿意见很精准,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果作者能够认真落实的话,相信修改后的文本会有很大提升。”《钟山》编辑部主任李祥表示,改稿会为杂志对长篇作品的编审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杂志在刊发作品前,应当多与作家进行充分交流,对作品提出更好、更准确的审读意见,在发表前就解决好基础性和方向性的问题。”

“改稿会特别重要,可以说是一部长篇小说成功的关键。”在《小说月报》编辑室副主任齐红霞看来,改稿会对提升作品质量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参加过多次改稿会的文学评论家贺绍俊也发现,阅读经过改稿后再出版的作品,能明显感觉到作品质量有了很大提升,“相信改稿会这一特别的形式,将来会在作品的创作和出版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也会推出更多具有经典价值的优秀作品”。

“过去两年的实践证明,改稿会作为一种提升作品质量的手段,是十分有效的。”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谈到,很多来自基层的作家在改稿会上都会被专家们的认真细致所感动。大家表示,改稿会不仅是一次会议,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学课、写作课。

真正做到因材施策、有的放矢

也有专家认为,改稿会依然有不断改进的空间。“将专家和作者集中起来改稿的效果固然很好,但在时间地点和具体操作上都有所受限,不便于经常性地开展。”部分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更具有持续性的反馈机制,让作者和批评家形成常态化交流,不仅规模上更小型、更袖珍,而且形式上也更机动、更灵活。未来还可以尝试组建多元化的评审团,邀请除文学评论家之外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参与评审,以跨学科、跨领域的多元视角审视作品,更好地丰富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当代》主编徐晨亮,他特别谈及改稿会的功能定位。“除文学界专家外,还应纳入一些跟创作主题相关的、文学界以外的专家和智囊。”他举例说,中国作协前段时间召开的推动新时代农村题材文学创作座谈会,便邀请到一些熟悉国家法规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专家作报告,他们真正熟悉当下农村各方面的问题,其意见对于保证农村题材作品的专业性和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他还提到,编辑在整个作品的出版流程中应该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改稿会的专家意见可归结到编辑处,再由编辑进行筛选和消化,并转化成可行性的意见,与作者进行沟通。

“除学界专家外,也可以邀请读者来参与改稿。”《十月》执行主编季亚娅同样认为,改稿会可以考虑邀请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人士参与,以提供更多开拓性的视角和建议。花山文艺出版社社长郝建国则表示,由于改稿会通常都是内部会议,一些出版社并不了解应当如何参与。希望主办方允许各家出版社派出代表参加改稿会,即便只是旁听,也有助于提升编辑的组稿能力和对作品精髓的把握。他还建议适当在全国各地举办相关讲座,让更多人了解“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改稿会的重要性及运作方式。

作为扎实有效推进“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重要手段,在作家出版社的组织推动下,改稿会已取得了良好成效。张亚丽表示,今后作家出版社将以更为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好改稿会,不断总结改进,力求真正做到因材施策、有的放矢。

2024-06-17 ——名刊名社扎实有效推进“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之一) 1 1 文艺报 content75003.html 1 为什么一定要举办改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