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和领奖台,是体育运动员的高光之地。远离观众、远离聚光灯,艰辛的努力和付出,是运动员日久天长的生活。张雅文《永不言败 :走进中国冬奥冠军的冰雪人生》就是带领我们走近他们,走入他们的训练和日常人生,感受他们所经历的冰雪般的严寒和在精神上绽放出的雪之飞舞。
报告文学讲究走入人物和事件现场,发现并书写现实生活的本真质感。张雅文本身就曾是运动员,且从事的就是冰上项目,这让她对冰雪运动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了解。从训练器具到训练项目,从训练方法到赛场风云,她烂熟于心。带着这样的智识重新走近训练场,走到运动员中间,她可以采访到更多的细节。“每天清晨4点,李军带着队员开始训练,武大靖瘦小的身影跟在全队最后,总爱摔跟头。队员们开他玩笑,说有武大靖在后面扫冰场,就不用扫冰工人了。”这样的细节,看似十分生活化,情绪轻松,然而当我们仔细品味时,就会感受到武大靖训练之初所吃的苦,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于是,孟庆余就将他宽大的肩膀,变成了摆渡孩子们的小船,把他们一个个地背到冰场上。有时,腋下同时夹着两个小运动员,一只胳膊夹一个。”这是《托起世界冠军的人——中国短道速滑之父孟庆余》篇章中的一个画面,平常得像我们生活中的情形,但就是这样的平常,让我们看到了孟庆余教练对运动员有着亲人般的爱的一面。这样的细节,《冰雪人生》中有很多,让我们仿佛和运动员在一起,亲眼所见他们的训练与生活。细节密实、真切是《永不言败》的重要特色。
《永不言败》写出了冰雪之上的激情和温度,运动员的勇敢、坚强和向上的身影如同金色的火焰。读起来令人心潮澎湃之余,让我们对冰雪运动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在敬佩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同时,也爱上了冰雪运动。张雅文以自身的冰雪运动生涯体验为情感支点,展开了冰雪运动员的成长叙事,为我们呈现了冰雪运动员独特又具有普遍意义的成长风景。正如书中杨扬所说的,“我渐渐进入滑冰的世界,从游戏到事业,从懵懂到执着。我相信,在我为滑冰、为体育不断付出我的拼搏及各种努力的同时,我也踏上了一条汲取收获的旅程!”对于成长主题的浓情书写,显然是这部作品的最大价值所在。
书中写了一位教练和12位冬奥冠军,他们荣耀加身的背后是一个个成长的故事。冰雪运动当属青春性的,训练和比赛是人生之中的特殊经历,但心路历程又映照了我们共有的成长之路。由于训练项目的特殊性,这些运动员从小就开始接受正规的训练,他们的运动岁月正是人生最为重要的成长期。因为有梦想,因为发现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们的人生从此发生了改变。比如实现中国运动员在冬奥历史上男子项目金牌零的突破的韩晓鹏,张雅文用了大量的笔墨叙写其走上冰场的人生经历。这是一段既辛酸又充满传奇的生活,从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从小的热爱与执着,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阳光心态。张雅文以细致的采访获得了许多难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少年多层次的生活。张雅文不仅泡在训练场了解运动员,更是走入他们的日常生活空间,深入“成长”这一主题,既在呈现运动员的成长风景,又在以人物为支点探讨成长所需的外部环境和精神支持。我们常说每个运动员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个好教练,其实后面还应有一句,都离不开父母的爱。我们注意到,12位运动员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且温暖的家庭。这里所说的强大,主要还是关爱的力量。这是中国父母特有的亲情之爱,也是中国家庭伦理写真式的表达。
面对体能的挑战、伤痛的折磨、失败的打击,运动员经受着太多的考验。《永不言败》看似在写运动员的自我挑战和勇敢接受挫折,其实又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重在传达“永不言败”的信念和行动。冰雪运动员的经历,与我们的生活经历差别很大,但其心路历程是一样的。张雅文创作这部作品之初,是想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可爱可敬的运动员,了解他们为国争光背后付出的一切,了解他们是如此走上人生巅峰的。与此同时,她始终认为运动员的成长对社会大众有着太多的启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都有无数人在默默地玩命,只不过他们没有运动员那么出名而已。想想,没有人玩命,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就不可能取得胜利;没有人玩命,中国就不会有原子弹、氢弹的成功;没有人玩命,中国就不会有航天的巨大成就;没有石油工人的玩命,中国就不会迅速摘掉贫油国的帽子……”之于普通人而言,这里的“玩命”更多的是拥有好的心态,正确面对种种打击和遭遇,以积极的情绪和勇敢的精神走在人生之路上。
事实上,张雅文本人就是这样的。她小学没毕业,因受伤告别了运动生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拼搏,创作了20部余作品,获得多项大奖。她在运动场之外的成功,恰恰是承继了运动员敢于拼搏的精神。开始进入创作前的采访时,她已经78岁,还辗转北京、哈尔滨、七台河、佳木斯等地积累素材。在创作阶段,她承受了爱人离世的巨大悲伤,自己又不幸患重病,数次命悬一线。可以说,她的“永不言败”在这本书中,也在一个作家的良知和使命里。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