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15日是当代文史专家杨义逝世一周年。为了更好地回顾、总结和评价杨义的学术思想及成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重绘中国文学地图——杨义学术思想研讨会”当天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出席并讲话,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纪委书记、副所长饶望京致辞。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跃进、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作主旨发言,澳门大学原校长赵伟作书面致辞。来自各地高校、研究院所、报刊社网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
杨义1990年加入中国作协,曾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讲座教授,中国社科院首批学部委员。他一生在海内外出版《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叙事学》《李杜诗学》《杨义文存》等著作7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著述超过1000万字。另主编有《顾毓琇全集》(16卷)等多部丛书。
白庚胜动情地回忆了在少数民族文学所工作时与杨义的交往故事,对杨义的好学、直爽、乐观印象深刻。他表示,杨义秉持“大文学观”,在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将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有机部分加以研究和发展方面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坚持文学研究、文学创作中文学的主体性,是改革和繁荣发展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所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学术上有重要影响。
饶望京谈到,杨义横跨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领域的学术贡献,既是他“重绘中国文学地图”梦想的实践,也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大文学观一脉相承,更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家国情怀。王军介绍说,去年杨义的家属将9000多件藏书、手稿、书信等无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目前正在整理编目入库中,这批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意义,极大丰富了文学馆馆藏,有助于进一步呈现和研究杨义的学术贡献。
此次研讨会分四场举行,并设有圆桌发言环节。大家谈到,杨义是才识胆力兼优的文学研究大家,他满怀学术热情,勇于打破学科壁垒,治学具有超前的国际视野,毕生为“重绘中国文学地图”而不懈努力,作出了卓越的学术贡献,是新世纪大国文化气象的谋划者与构建者。要学习并弘扬杨义的学术风范,以“中国文学研究要有大国担当、学人要有大家气象”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民族历史语境中创造中华学派,绘制中国文学更加广阔的地图。(许婉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