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少数民族文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民歌“花儿”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维吾尔族)

花儿是一种民歌体裁,在我国西北民间广为流传。花儿以其丰富内容、独特形式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华优秀民间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花儿是西北各民族人民心连心、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产物。

西北各民族人民群众共同创造与丰富发展了花儿。花儿产生的历史久远,它在形成、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交融了汉族、回族、藏族、土族等多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内涵丰富和艺术感染力极强的传统民间文艺门类。西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花儿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形成了河州花儿、河湟花儿和六盘山花儿等多种类型。花儿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来自于西北各民族口头传统、语言文化、民间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

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花儿从内容上主要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纯洁爱情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花儿中,有一个类型叫“本子花”。本子花与中国传统文学名篇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现象。歌手在表演本子花时,借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意象和词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体现了各民族在文学领域的交往交流交融,体现了鲜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花儿为什么成为西北多民族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从文艺的劳动起源说来看,花儿与西北地区生产劳动有密切关系。西北地区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很多人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放牧人在放牛、放羊、放马等生产劳动之余,面对树木、荒草、山水、生灵、蓝天白云和清风细雨等物象,面对蓝天白云和广阔天地,扯起嗓子高唱“花儿”,自娱自乐。这个地区也有农业,但它与中原地区的农业有一定的区别。因为很多耕地位置较高,无法充分利用黄河的水资源,很多时候是靠天吃饭。有时候,旱灾、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也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艰难的生存方式养成了当地人吃苦耐劳、坚韧倔强和粗犷直率的性格特征。在西北一些地区,也有山林。山林为人们提供了木柴、野果子和草药等等。为了生计,很多人在农闲之时上山狩猎、采集野货,补贴生活。这些劳动内容也成了花儿的歌词。此外,青年男女以对唱或独唱花儿的方式表白内心的思想情感,表达自己的潜在“心事”,向爱人或含蓄或热烈地表白。因为花儿贴近西北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它逐渐成为西北各民族抒发情感的一种健康而积极的艺术途径。

花儿形成之后,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在发展和流传过程中,各地的歌手以超人的记忆力和高超的唱歌技巧,不断丰富与发展花儿的内涵和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各民族歌手在演唱的过程中不断将本民族的文化添加到花儿之中,使之成为凝聚西北各民族群众心灵的审美艺术。花儿因其娱乐大众、交流情感与教育民众的社会功能和作用,逐渐成为了西北各民族普遍喜欢的民间歌谣样式。可以说,花儿是紧紧地联系西北各民族人民审美心理的精神纽带。

花儿是中华文化史上的民间文艺瑰宝,是西北多民族经济、文化、地理和心理诸多方面的内容的集中艺术表现。加强对西北花儿的保护与研究,促进西北花儿代代相传,有利于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相继成立了一些保护和研究西北花儿的平台。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培养了一大批西北花儿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为花儿传承、传播和研究造就了优秀人才。进入新时代,各民族歌手的演唱和传承、各民族学者的搜集和研究,进一步促进了西北花儿的发展,也通过这一门艺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作者系西北民族大学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项目编号:19ZDA283)的阶段性成果]

2024-07-03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维吾尔族) 1 1 文艺报 content75373.html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民歌“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