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少数民族文艺

生命的雨晴

□杨秀廷(苗族)

山家谷雨天,芳茗露华鲜。进入谷雨,乡村抒情的色彩仿佛一夜间和春雨一道在时光中葳蕤起来。谷在此时播种,雨水应时而下,播种移苗、埯瓜点豆,农事让乡村充盈而忙碌,雨水把乡村的容颜和情感调教得柔和温暖。

似乎刚与春天相逢,凝视相望间,却已然是暮春。山雨初歇,沿路的田畴间,农家人正应着季节的律动,耘田耕地。汉代《孝经援神契》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农谚有云:“谷雨谷雨,下谷子的雨。”雨生百谷,谷养百姓,春天的雨水总是深情。一年中的雨水,在这个时节最富生机,蕴藏着农家人对土地殷殷的期待,也生息出乡野朴拙的意趣。

“送文化下乡”文艺宣传小分队应邀到富库侗寨演出那天,正是谷雨。热情的侗家人扶老携幼,簇拥到寨门口。人们穿上节日盛装,男女老少列队两旁,唱起“迎客歌”,十来个年轻人活跃在腰鼓队里,随着节奏舞动。村里的老人说,县里的文艺队赶了几十里路,送戏到村里来,这是村里的节日,要好好热闹一下。他们放下手里的农活,还邀请平秋、圭叶、万丰、高坝等周边村寨的文艺爱好者,一同乐享融融春光,携手开展文艺交流活动。

人间三月,草木可亲,游春踏青,寄兴怡情,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佳话。先秦《论语》载,弟子侍坐时,曾皙谈了自己向往的生活:“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夫子欣然叹赏,认为那才是理想的生活方式。“咏而归”的生活情态与生命状态,体现出孔夫子“诗教”和“礼教”的旨意,反映了夫子内心深处的“人文情怀”与“性灵写照”,即由“关爱自己”“健全自己”出发,继而“爱人及物”。古人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洽,强身健体。富库村传承古风的谷雨活动,既有世俗生活里的精神坚守,又被赋予了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谷雨这个节气,总是带着鲜活的气息,缓缓浸染人心。“歌养心,饭养身”是侗乡的传统,世俗日常与精神涵养各美其美,又互相滋养。侗歌唱道:“丢歌不唱荒日月,工夫忙忙要唱歌。”春耕农忙时节,富库侗家人想唱就唱,而且还要大唱大乐,村口那欢乐的人群和如山花般盛开的盈盈笑意,深深感染了我。有关侗乡“歌山花海”的一些传说在这里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印证,看着村寨里这支以留守老人为主的侗歌队伍,我的思绪里不由乡愁泛滥。这大山深处的村寨里,许是栽植有“歌根”,驻守着“歌魂”,才盛开着生生不息的“歌花”,那“根”那“魂”,扎进精神的乡土,深沉、劲道,与大地、人心互生出高贵的气质。我不禁感慨,一个人,无论远在江湖还是高居庙堂,无论是为生计奔波还是富甲一方,都有各自的梦想和拥抱灵魂的模样。富足的人需要营构自己繁复的精神世界,有很多路径可以达致,而俗常的人要拥有丰富的内心,只有用自己的方式去找寻。

阳光雀跃,山野盎然。暮春的阳光,在山头上和树林间纵情挥洒,给木楼人家披上一层暖色,村口山坳边的文化活动场坪上,悠扬婉转的迎客歌唱起来。在唱歌的人群中,70多岁的龙政女老人手拿一面小旗子,不断地摇动着,一副矍铄爽朗的神态。她领唱的那几句侗歌,舒缓抑扬,带有浓浓的侗族地区特有的声调韵味。在我听来,像极了侗乡古装戏里质朴古拙的念白。她唱一句,众人跟着合唱。被阳光拥抱着的歌声,在这个春日里摇曳生姿,展现出穿越岁月的深情和愉悦。

走进木竹掩映的富库侗寨,青山叠翠,屋宇俨然,一条小溪在寨间弯流,百十户人家缘山就势,散落在山间溪旁。村道迂回,像一条攀缘在溪山间的藤蔓,牵系着山里的日子,也牵引着我们的脚步。转过山嘴,木楼如瓜瓞般系结在一处,再往前行,竹林、菜园、秧苗青绿的农田、花木扶疏的小院……移步换景,烟中村落,雨后山花,随处有大自然浑朴、别致的剪裁。时间寂然,像这朴茂之境中走失了的传说。

在演出现场,我看到三位80多岁的老人坐在一起,每一个节目表演时,她们就拍起手,当村里的侗歌队登台演唱,老人们相互搀扶着站起来跟着唱。我赶紧蹲下身子,将镜头往上推,画框中,三张布满沟壑的笑脸融入了青山绿树和蓝天的背景里,我按下相机快门,把那幅生动深情的画面和侗家山寨的美好时光留住。歌声悠悠,山回谷应,也许是看到我头上戴着“宣传志愿者”小红帽,一位老人摸了一下我端着相机的手,用侗语和汉语夹杂的话对我说:“宝,辛苦你,感谢你们!”这是长者对晚辈疼爱有加的嘉许之言。我抬起头来,慈眉善目的老人微笑地看着我。歌缠绕歌,心抚摸心,那一刻,我在时间的风景中陶醉了,只觉得被亲近、被爱抚的力量统摄了整个身心。

村里的民歌队唱起侗歌“嘎啊哩”《男女老少唱歌玩》:“太平年间容易过,转眼又到谷雨节。春天相逢人欢喜,男女老少唱歌玩。”“嘎啊哩”是九寨侗乡最典雅的歌谣,也称“嘎老”,即大歌,其仪式庄重,歌调平缓而悠长。领唱者每唱一句,伴唱者从该句第四字起复唱一遍,形成回环复沓的男女多声部大合唱。第一和第三句的末尾均带上高亢悠长的“啊——哩——”音,故称“嘎啊哩”。

这是一片被民歌反复表达的乡土。富库村所在的九寨侗乡地处湘黔边界清水江和小江切割包围形成的大山里,峰峦连绵,溪谷逶迤,林木繁茂,民风古朴,为侗族北部方言区,是侗族北部文化社区的典型。侗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歌舞、服饰、民居、风情和习俗。

每一个村庄的内心都是一条河流,谷雨时节,在富库侗寨,我们又一次登上光阴的小舟,去播撒文化的种子,却收获了欢乐和爱的果实,看到了生命年轮里的另一个阳春。对于一个村庄来说,谁也无法抵抗岁月的流逝,安土重迁和田园牧歌的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乡愁衍生出情感上的共融,不断投射到每个人的心中,并且强化我们关于“人生、此在”的感受。侗家山寨谷雨时节的歌声,唱出了日子的温润与平和,流淌着岁月的光影与人生的暖意,生动而真实地触动了我们对家园与生活、美与情感的联想,通过愉悦身心的活动获得了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

春雨淅沥落,百谷悄然生。对于靠山吃饭的侗族人而言,谷雨不仅仅是春日里扶犁耕种、播撒稻种的节气,也是侗族人祈求丰收和族群繁衍的期盼。在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谷雨”侗语意为“吃乌米饭、播稻种”的时节,肇兴每年都过“谷雨节”,人们吹芦笙、唱侗歌、演侗戏、抬“官人”,晚上还有“丢卣卣”“打花脸”的婚恋习俗。小伙子们带上装有礼品的“竹卣卣”向当年要出嫁的姑娘家“讨要”乌米饭。小伙子通过唱“喊门歌”的方式,叫这家的姑娘把小伙子们事先扔到她家楼板上的“竹卣卣”还给自己。姑娘会将“竹卣卣”里的糖果等礼品取出,换上乌米饭和肉、酒。在送回“竹卣卣”的过程中,姑娘们会对小伙子们突然袭击——用蓝靛颜料“打花脸”,这是姑娘们表达谢意的特殊方式。“花脸”打得越多,意味着小伙子越受姑娘喜欢。“打花脸”的过程中,姑娘们开心地拉扯,小伙们开心地躲闪,整个肇兴便成为一个欢乐的世界,谷雨节也演绎成侗家人酝酿甜蜜的狂欢节,让年轻人神追心慕。

从江县加榜梯田一带的村寨,每年都在谷雨时节举行“开秧门”仪式,倒映着蓝天白云的梯田里,歌声缭绕,农人与耕牛在农田里劳作的一幅幅画面,丰富了自然的景深。谷雨的“三候”彰显出生命成长的气象,也是春季里与人心最为相宜的物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布谷催种,万物生长,这些蓬勃着生命气息的变化,催人跃进,给人温暖。

四时迭起,万物循生。谷物生于土壤,雨水来自天上,天地相遇,便是谷雨。人活于天地之间,上应天时,下接地气,境随心转,人与自然精神相逢,心间便有晴空。

2024-07-03 □杨秀廷(苗族) 1 1 文艺报 content75376.html 1 生命的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