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新闻

用诗歌的力量,浚通人类文明的交流之河

——“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刘鹏波 罗建森

盛夏的北京,万物并茂,美景如画。

7月24日上午,“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文学博物馆,曾一路见证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历程,而今它又成为“首届国际青春诗会”这一重大文学活动的见证者。

来自金砖十国的诗人们,语言虽然不尽相同,文化背景也各异,但他们因诗歌这一古老又现代的文学形式而相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分享参加此次诗会的收获和喜悦,共话文学与诗歌、青春与友谊,共叙文明交流故事。作为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诗歌将大家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让这场文学、文化交流活动充满了温暖与感动,成为所有与会诗人们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这是文化的交流——

“每位诗人都不应忘记自己的根”

诗歌是最好的话题,跨越时空,连接彼此。座谈会上,中外诗人们争相发言,分享心得与感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印度诗人尼基莱什·米什拉在发言中,动情地念起中国诗人艾青的著名诗句,他想以此向中国的前辈诗人致以深深的敬意。

发现艾青,是尼基莱什·米什拉在参观浙江文学馆时的意外收获。他在馆内还读到了穆旦等浙江诗人的作品,深受感动。

“此次诗会不仅向金砖国家的每一位诗人敞开大门,让我们得以一窥从古至今延续不断、充满活力的中华文化,还将金砖各个国家的文化芬芳融入中国这片土地。”尼基莱什·米什拉表示,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是他此次行程最大的收获之一。

他由此想起泰戈尔的诗句“从土地的束缚中获得解救,绝不意味着树木的自由”,其所表达的正是扎根对诗人的重要性,“每位诗人都不应忘记自己的根”。

同样被艾青的诗作《我爱这土地》触动的还有南非诗人盖蕾娅·弗雷德里克斯,她用“高山仰止”形容对这首诗的感受。而通过此次行程,她表示,亲眼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安居乐业,中国到处都是青山绿水。

“杭州西湖的美无法用语言形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大为震撼。”盖蕾娅·弗雷德里克斯不禁思考,诗人要担负起怎样的使命和责任,才能传承好古老的文明和智慧?“我们只有知晓来处,才能明晰去处。记录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中华文化让人心潮澎湃”,已是第二次来中国的伊朗诗人哈菲兹·阿齐米·卡尔胡兰谈到中国与伊朗的相似之处,兴奋又激动。他表示,这两个国家都是文明古国,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交流让彼此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哈菲兹·阿齐米·卡尔胡兰介绍说,伊朗重要的文学与哲学著作已被翻译为中文,中国的文学作品也有很多被翻译成波斯语,在伊朗广泛传播。“今天,这些美妙的联系还在继续,伊朗和中国的交流凸显了文明的交流互鉴,为今后增进友好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首届国际青春诗会证明,它可以成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一个闪亮的交汇点。”埃及诗人穆罕默德·穆塔亚姆动情地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悦,数天的行程虽然不足以让他了解到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但足够让一个人跨过诗歌的桥梁,与宛若手足兄弟般的诗人朋友更加亲近。“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感谢诗歌。”

这是青春的对话——

“诗歌将我们永远联系在一起”

西湖如画的美景、长城壮丽的景色、开幕式上的同写一首诗……此次杭州与北京之行的一个个难忘的瞬间、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无不成为与会诗人们分享的话题,融入他们诗意的语言和思绪中,犹如文化交流的“协奏曲”,回荡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内。

此前一天,“望长城内外”诗歌朗诵会在长城脚下举办。各国诗人们用各自的母语朗诵诗作,尽管有时语言不通,却丝毫不妨碍大家从中感受到韵律和力量。“我想,这就是我所有的想象中,作为人类可能拥有的充满智力和激情的最美好的链接,一个思想和情感的共同体,同时有着休戚与共的命运。”中国诗人戴潍娜说。

在戴潍娜看来,诗人总能在人群中迅速识别出另一位诗人,“他们就像是高山上的蓝血人,是珍稀物种,能够嗅出彼此。非常幸运的是,这次我们不需要在孤独里彼此找寻”。能有机会和远道而来的诗歌同行们在自己的祖国相逢,让她特别感动。大家个性鲜明,虽然有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文化背景,却通过诗歌这一共同语言实现了美好和谐的交流。

俄罗斯诗人叶芙根尼娅·乌里扬金娜同样为能在诗会上见到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诗人而感到高兴。此次中国行,于她而言是一次真正的发现之旅:参观博物馆,观摩丝绸制作,还顺利登上长城……在所有这些发现的“宝藏”中,最让她感到珍贵的还是友好而热情的中国人民。

“没有你们就没有这一切,就没有这次美好的青春诗会。”叶芙根尼娅·乌里扬金娜在发言中特别感谢了诗会主办方,通过数日的中国行程,她产生了比来之前更多的好奇,这将会是她再次来到中国的理由,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

来中国之前,沙特阿拉伯诗人胡达·穆巴拉克抱有很大期待,但真正的所见所闻还是超出她的预期。“这样的诗会对我们每个人找到共通的文化基础非常重要,我们在这里找到了相似的诗意关切。”胡达·穆巴拉克难掩激动心情,“我们作为诗人,都有许多共性。这绝不会是我的最后一次中国行,中国将永远成为我的文化和旅游目的地之一”。

“诗歌将我们永远联系在一起”,诚如胡达·穆巴拉克所言,通过此次诗会,诗人们真正接触到友好又善良的中国人民,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幽默风趣的话语与真诚质朴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不时激起阵阵欢笑和掌声。多位诗人现场提议,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类似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加深彼此的理解和情谊,更好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还有诗人受到此次活动鼓舞,表示回国后也将在自己的国家策划组织类似活动,并向在场所有人发出诚挚邀约。

这是友谊的深化——

“成为相互拥抱的朋友”

不少诗人表示,虽然相聚的时间短暂,但他们记住了同伴们的名字,也彼此留下了联系方式,还在关于文学、诗歌和文化的交流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温暖的情感充盈在会场之内,洋溢在每一位中外诗人的微笑与对话中。

“诗人和艺术家是美的使者”,埃塞俄比亚诗人费本·方乔如此感慨。她回想起自己乘飞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出机场就见到志愿者们热情而友好的微笑,旅途的疲惫瞬间被洗去。在杭州和北京两地,金砖国家诗人们彼此相遇,迸发出可爱而鲜活的生命力,让她深感诗歌之雅和人性之美。她表示,将把这份情谊带回祖国,分享给远方的家人和朋友。

与伊朗诗人谈论波斯加泽尔体诗(Gazal),向埃及诗人了解埃及著名诗人艾哈迈德·邵基的情况,与埃塞俄比亚诗人谈论埃塞俄比亚的诗歌朗诵比赛,得知中国诗人鱼玄机竟然影响了她的巴西诗人朋友蒂亚戈·庞塞·德·莫雷斯……巴西诗人安娜·鲁什的此次中国行可谓收获满满。

现场,她回忆了与各国诗人的交往点滴,认为此次诗会展现出一些“让时间再次停止”的途径。诗人之间充满深意的对话,建起一座恒久的友谊之桥。“如果说诗歌赋予无意义的事物以意义,那么诗歌就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诗歌承载着梦想和未来。”

西湖的荷花与阿联酋的国树牧豆树,这两种迥异环境中生长的植物能带来什么启示?这是阿联酋诗人哈桑·纳贾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一种抗旱物种,牧豆树可以在高达50摄氏度的温度下生存,象征着沙漠中的稳定与和平。哈桑·纳贾尔认为,来自金砖国家的诗人无论距离多么遥远、差异多么巨大,仍有许多共性,都能成为相互拥抱的朋友。“我们都怀有同样的希冀,因他人的存在而变得丰盈繁盛,这应该是我们在中国数日的共同感受。”

谈到爬长城时感受到的那缕酷暑中的凉风,哈桑·纳贾尔生动地将其想象成中国以充满爱意的手,赐予与会诗人的友爱信息。“中国留给我的美好回忆,将如荷花一样在我记忆的高处盛开,又将如牧豆树一样扎根于我记忆的深处。”

作为座谈会的特别环节,活动纪念牌的颁发让诗人们激动异常。大家走到台前,接过简洁而精致的活动纪念牌,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块纪念牌象征着中国友人对外国朋友的深情厚谊,仿佛一块小小的磁石,将中国与金砖各国青年诗人的心紧紧连接在一起,激励着大家共同编织友谊长存的纽带,书写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合影环节,诗人们紧紧挨在一起,笑靥如花,用最美的表情来记录这一难忘的时刻。

是文化的交流,是青春的对话,也是友谊的深化。“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用诗歌浚通人类文明的交流之河,搭建心灵的沟通之桥,让多元多样的生活、情感、文化、思想得以碰撞融汇。

相信此次诗会传递的青春诗意、收获的真挚情谊、取得的丰硕成果,必将为增进国际诗歌交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2024-07-26 □本报记者 刘鹏波 罗建森 ——“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侧记 1 1 文艺报 content75690.html 1 用诗歌的力量,浚通人类文明的交流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