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鹏波) 7月9日,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福建省作协、上海市作协和阅文集团联合主办的飘荡墨尔本《筑梦太空》作品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马文运,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作协副主席林秀美,福建省作协秘书长钟红英,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以及欧阳友权、陈定家、周志强、许苗苗等评论家、编辑、读者和网络作家共20余人与会。研讨会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主持。
《筑梦太空》以中国航天科技的现实成就为背景,通过倒叙的叙事手法,讲述了中国国际商业航天发展的故事。小说对太空能源、深空探测以及太空旅游等领域作了科技幻想,彰显了中国航天人的奋斗历程和精神风貌。
何弘表示,科技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新时代网络文学要加强科技科幻创作,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筑梦太空》将科技创新与科幻元素相结合,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和对未来的合理想象。马文运认为,《筑梦太空》不仅是科幻小说,更是一部具有诗史风格和现实主义气质的作品,弘扬了中国航天人的奉献精神和对科学价值的理性思考。林秀美谈到,这部小说在叙事方式、人物塑造和作品寓意上有自己的特点,通过主人公梁天的故事,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激发起读者对航天科技的热情。杨晨则分享了自己作为编辑和科幻爱好者的见解,认为该作品在科普和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激发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作为书中主要角色戢志东的原型,北斗导航等卫星发射任务01指挥员李东平谈到,《筑梦太空》通过科幻叙事展示了青年一代网络作家的航天梦想与文化自信,彰显了中国航天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该小说通过几代航天人的奋斗与牺牲,阐释了科技强国的信念,同时将人伦亲情融入科幻想象,展现了艺术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并提出对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冲突的思考。作为一部硬核科幻小说,《筑梦太空》通过现实科技逻辑重构了人类对太空的理解和向往,展现出当下网络科幻作家在强情节基础上加强逻辑规范的能力,是网络文学在传统经验上的新尝试,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灵感。
“航天情结似乎天生就刻在我的血液里,在我还没有发现的时候。”飘荡墨尔本在会上分享了从小就有的航天情结,以及创作《筑梦太空》的初衷和过程,并表达了自己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对中国航天人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