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书香

架起中波友谊的文字之桥

□丁以绣

杜京的新作《琥珀色的格但斯克》是一部关于波兰格但斯克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内容的文学作品。作者通过灵动的文字和美丽的图片,呈现了一个富有魅力的国度、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一群热情友善的朋友,两国百姓相亲相近的情愫在字里行间慢慢滋长。

谱写中波图书出版交流史新的一页。波兰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中波之间图书出版交流可圈可点。如波兰阿达姆·马尔沙维克出版集团与中国的多家出版社有合作,老社长马尔沙维克和他的女儿先后荣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成为中波出版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但是,与中波经济合作体量、规模和成效相比,图书出版交流显得有点滞后,还存在很大的成长空间。此时,杜京新作的出版为两国文化交流增添了亮色,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在中波之间架设友谊之桥,意义不凡。

文化交流是呵护两国人民友谊之树的重要力量。作者多年来充当中波文化交流的使者,笔耕不辍,她曾先后8次访问波兰,出版了3本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著作,通过不同的角度和维度,介绍波兰的人文风情和历史文化,描述波兰迷人的风景和山川,用文字和图片全方位展现波兰的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为中国读者献上了独特的精品佳作,谱写了中波出版文化交流新篇章。

传承与拓展散文游记写作的边界。该书可以归为游记作品,不难看出,作者试图从中国传统游记作品中汲取丰富营养。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重视用文字将旅游审美感受记录下来,优美的旅游散文历代不绝,如柳宗元《永州八记》、陆游《入蜀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姚鼐《登泰山记》,以及明代的游记丰碑《徐霞客游记》。这些游记或记事,或写景,或抒情,或说理,或兼而有之,描写细腻,情感真切,说理透彻,形成一座座中国游记文学的高峰。阅读杜京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游记文学的滋养,特别是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直接承续了传统游记的优秀传统。

格但斯克,一座滨海的城市,历史悠久,风景如画,文化积淀深厚。大海、河流、街道、草场、行人以及湛蓝的天、和煦的风,这些景与物在作者的文字里交融,无不充满异域风情,美不胜收。基于对传统游记文学的学习揣摩和自己多年的记者经历,作者的作品表现出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以新闻记者的敏锐、女性的细腻,全面、细致、多角度地刻画出一座城市的风貌,拓展了中国游记的写作边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波兰已成为杜京的文学版图。二是强烈的共情感。中波两国都有值得自豪的悠久历史,也有民族苦难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有相似性,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是两国人民共同的理想追求。在作者的文字中,常常可以看到在陌生的土地上,发生的事是我们熟悉的、遇到的人是我们认识的、所讲的话是我们使用的,这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这两个特点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石之上。唯有真实,才有分量和价值。字里行间处处是作者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她的思考发自内心,问题发自肺腑。记者杜京对真实的追求锻造了文学家杜京文字的张力,这一点在书中表现明显,也是本书可爱可敬的地方。

为中国读者看世界提供新范本。中国人“看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书籍。近代以来,自郭嵩焘《使西纪程》之后,我国出版了许多各有特色的走出国门的游记类作品,为国民认识世界做出了贡献。当前,中国文旅产业正处于大发展中。但是,“旅游”大于“文化”是历来的通病,许多景点只是让游客走马观花地“打卡”,深厚的历史文化反而被遮掩、消解了,这是令人遗憾的地方。改变这种状况有许多事情可做,为读者提供文史兼备的“旅游指南”是一条捷径。

作者怀着对波兰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热情,以女性作家独到的视角和优美的文笔抒写波兰,为读者献上了一缕书香。她采访过波兰外交官、艺术家、教育家、收藏家、面包师等公众人物和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记录下他们对本职工作的热忱投入及精神追求。同时,图书配有许多鲜活生动的图片,文图相映,打动人心。

(作者系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

2024-08-09 □丁以绣 1 1 文艺报 content75887.html 1 架起中波友谊的文字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