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舞台,无限广阔;以诗为媒,歌以咏志。7月18日至24日,“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在中国杭州和北京举行,来自金砖十国的72位诗人以青春的名义跨越山海赴诗歌之约,共同谱写中外诗歌交流互鉴的崭新篇章。这是属于诗歌的浩大节日,它犹如一座璀璨夺目的文化桥梁,横跨山川湖海,连接着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心灵彼岸。
作为中国极具影响力的长效诗歌活动,中国作协《诗刊》社的“青春诗会”自1980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39届,对推动当代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发掘和培养优秀的青年诗人、涵育诗歌生态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文明相依、文化交融的今天,中国作协创新形式,首次举办“国际青春诗会”,以诗歌为媒介传递青春的诗意。爱好和平的诗人们通过各自或细腻或豪迈的笔触,深情描绘出各自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与人民梦想,让与会者置身于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文化现场,感受着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与眷恋。
在这个舞台上,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叠加,更是情感的共鸣、思想的碰撞与文化的交融。诗歌成为了无国界的语言,穿透了地域、文化和语言的界限,让来自不同国度、不同背景,生长在不同文化环境的人们能够心灵相通,共享人类情感的真诚、善良、美丽。每一首诗歌都是其背后文化的独特表达,蕴含着创作者所在社会的历史、哲学、风俗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通过国际青春诗会,青年诗人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成果,更在分享过程中传递了各自文化的精髓与特色。这种直观而深刻的交流,使得参与者能够跳出自身文化认知的框架,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感知、欣赏和领悟其他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青年诗人们用他们的才华和激情展现着诗歌的丰富表现力。阅读他们的诗作,可以感受到,他们用诗歌记录着青春的点点滴滴,那些关于成长、友情、爱情的故事都被他们一一捕捉并转化为永恒的文字,其间充满了对青春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他们还通过诗歌传达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比如,他们用诗歌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抒发着对自由、平等、公正、正义的呼唤。他们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对和平发展的期许。这些诗歌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与诠释。他们通过诗歌传递爱与和平的信息,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
诗歌是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往往具有迥异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追求。在国际青春诗会上,各种审美观念的碰撞与交融,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艺术视野,也不断激发着新的创作灵感。这种审美观念的交流与融合,毫无疑问为全球诗歌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在此次诗会上,青年诗人们围绕“诗歌的创新”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我们知道,诗歌最讲究创新,而年轻人身上总保持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是诗歌创新的积极实践者。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和笔触去挖掘诗歌的无限可能。有的诗人注重形式的创新,尝试打破传统的诗歌结构,用自由奔放的语言和独特的韵律去构建新的诗歌世界。有的诗人则探索诗歌表现力所能抵达的极限。他们努力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尽可能用诗歌巧妙去表达那些难以言说的感受和思考。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诗歌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此,诗人们呼吁诗歌界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和新媒介,探索诗歌创作和传播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在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诗人们不仅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善于倾听他人的声音,增进友谊与尊重。这种双向的美好互动,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了解不同文化中的丰富情感和独特美学。这种基于共同艺术追求和情感体验的友谊,成为了连接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情感纽带。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国际青春诗会作为文化交流与心灵沟通的桥梁,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为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贡献着力量。从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文学特别是诗歌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魅力与价值。
(作者系军旅作家、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