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舫
“我只记得,我每天早上醒来,嘴巴是张不开的,必须用水将嘴唇润一润才能张开。”电影《深深眷恋》一开始,便是黄沙满天的乡村。
在王国林和王国森兄弟的记忆里,童年是被黄沙掩埋的。他们的家乡黄沙堡是名副其实的黄沙堡垒。一个晚上,黄沙就能将家门口堵半截,早上起来,必须先将沙子刨开以后才能出门。黄沙堡是右玉的缩影。“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在上了些年岁的右玉人记忆里,狂风肆虐、黄沙漫卷,是常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地处黄河流域、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山西省右玉县,是一个只有11万人的小县。70多年前,这里“十山九秃头”,林木绿化率不到0.3%。当时被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列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建议全县搬迁。
新中国成立后,右玉县干部群众植树造林,一张蓝图绘到底,硬是把一片1969平方公里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山清水秀的“塞上绿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铸就了弥足珍贵的右玉精神。
故土难离,沙海求生,这是一代又一代右玉人的心愿。国林和国森的父亲总是盼着右玉能有一片大森林。然而这在黄沙满天的右玉,无异于痴人说梦。他们的父亲在村口种下了十四棵树苗,可是都没能成活,到了第十五棵,树尖尖上才冒出了嫩芽芽。他心疼孩子更心疼那些树苗,在他看来,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要难。
时光流逝,父亲渐渐老了,种树的担子落在了国林和国森肩上。王国林的梦想就是要在黄沙、风口上中出树苗来。他开始在队上做了记工员,后来又当上大队会计,在担任大队(村)支部书记后,他带领乡亲们开始了艰苦而漫长的种树工程。昼夜兼程,同风沙等天灾抗争,发了疯似地种树,最后累死在黄沙中。他的精神激励着右玉人民,他们踏着王国林的足迹,排除万难、抗击风沙、整地修路、植树造林,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
70多年来,右玉涌现出一大批护林卫士。有右玉县原威远大队党支部书记毛永宽;有“爱树如子”、出门常带着望远镜观察林情的县委书记常禄;有右玉县元堡子乡元堡子村护林“黑包公”王玉……右玉的造林英雄数不清、护林模范数不清。电影《深深眷恋》中的王国林以毛永宽为原型,他的身上又有着这些护林卫士的身影。电影将这诸多英雄模范事迹演绎出一个感人的故事,鲜活地表现了迎难而上、久久为功的右玉精神,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与担当、理想与信念。右玉成千上万人一代接一代努力,矢志不渝植树造林、治理黄河,这种精神和做法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有着深远的意义。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70多年间,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坚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一任接着一任干,林木覆盖率由0.3%提高到57%以上,创造了“不毛之地”变“塞外绿洲”、贫困山区步入全面小康的人间奇迹,同时也铸就了“功成不必在我”的高尚境界和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时代精神。
通过艺术作品总结右玉的实践经验十分有必要。右玉人通过种草木樨,既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又增加了饲草、节省了饲料、增添了烧柴;通过乔灌混植治理苍头河流域植出了形成沙棘产业的沙棘丰产林;通过“林(草)上山,田下湾”“每人种好两亩基本农田,栽好一亩树,种好一亩草”等做法,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实现了生态建设与农牧业的统筹发展。这些尝试,都是右玉不断探索出来的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好法子。
今天的右玉,黄沙退去,新绿成荫。林涛翻卷,繁花遍野。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在右玉,一棵棵大树的背后,有着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的心血与汗水。右玉县域美,是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出来的。这告诉我们,建设美丽中国,造福一方人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必须久久为功,人人努力,一代接一代地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指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该片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定位上,揭示和凝练了“右玉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刻阐释了其所蕴含的价值意蕴。
电影《深深眷恋》集纳了一大批电影界的精英力量,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导演康健民担任导演,中国文联首批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白建才担任出品人、制片人,山西大学副教授、青年编剧郝静静担任编剧,青年演员李岷城、余昊洋领衔主演。《深深眷恋》是用电影形式再现70多年来右玉人民艰苦奋斗、治沙造林、改善生态、追求幸福伟大历程的精品之作,必将进一步提升右玉及右玉精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天,右玉宜林地绿化已基本完成,但久久为功的护林工作依然在路上。黄河流域森林草地面广点多,护林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巨,需要更扎实的机制与措施,也需要更多的“王国林”身体力行,保护黄河生态。
该片的最大特点是立足基层、直面矛盾、真实可信。不回避历史矛盾,直面现代问题,是这部电影能打动人的关键所在。这部作品的第二个特点是影片讲述了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物,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强大效果,这正是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伟大力量。作品的第三个特点是,在用从容、结实的叙事塑造出一群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同时,对作品思想的深化做了很有价值的努力。影片中,人与树的关系融入了生命情感,人与树的相互守望给人留下深刻思考,增强了作品的厚重感。
影片中的主人公王国林,是一名右玉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更是千千万万右玉党员干部的缩影。他们胸怀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舍小家为大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植树不止、奋斗不止,这是让右玉从“不毛之地”到“塞外绿洲”的精神密码。这种对生态经济的探索,既是对黄河生态的良好保护,也将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蹚出新路。这种信念与精神,必将成为激励团结奋进、勇毅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