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世纪美术

平凡生活中的英雄牵动着我的情感

——《烈火英雄》创作谈

烈火英雄 王 瑛 作

□王 瑛

治国重勋劳。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以一系列开创性、示范性、突破性举措,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功勋荣誉表彰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形成新时代英雄辈出的良好局面。

艺术家们大力响应,以手中画笔描绘英雄、歌颂英雄,凝聚精神力量。

回溯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民族危难、救国图强的民族意志,是英雄人物主题创作的主要源泉,艺术家围绕救亡图存、新中国成立等,创作了《狼牙山五壮士》《太行铁壁》等大批精品佳作。面对当下,随着社会发展,英雄人物主题创作在深化思想、拓展题材、塑造人物、锤炼画法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发展。

描绘心中的英雄,我选择了消防救援官兵这个群体。

接触到消防员,由我的孩子而起。他自小崇拜消防员,认为他们个个都是大英雄。感谢当前细分的职业行业图画绘本,消防员、消防车、城市救援主题绘本非常丰富,他从1岁起就知道消防员勇于救人扑火,知道云梯消防车可以升到十几层楼高施救。他知道消防员的孩子时刻牵挂出警的父亲,知道消防员肯救下爬树太高不敢下来的小猫……我们陪着他去北京南城的消防博物馆看展览,亲身体会地震救援、自己摁下干粉灭火器按钮;在开放日时去各个消防救援站参观最先进的消防车,观摩消防员日常训练、体能比武;他用小手小肩膀试着扛过高压水龙,摸过消防车上巨大的锤子钳子。我的孩子会给小朋友详细介绍消防生命探测仪怎样发现被困人员、消防员身上的生命体征监测仪怎样保障自己的安全。学校号召孩子们以“英雄”为题做主题发言,他也选择了消防员。

我们国家的消防员太令人感动了。平均出警时间不到一分钟甚至40秒内;不但要扑火救人,消防员还承担了空难、地震、洪水等灾难中的多种救援任务;消防员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群体之一,数据统计仅2010到2020年,有200多名消防员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我们到北京海淀区双榆树消防救援站采风写生,这个消防救援站年均出警量1500余起,平均到场时间缩短至8分钟、处置时间缩短至6分钟内。我们见到入伍十几年的老兵还奋战在一线,刚入伍的新兵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英气勃勃、坚毅果敢……这些词都不够用来形容他们。正在二楼为战士们画像,突然警铃大作,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做模特的3位战士已经飞速起身,疾驰几步,跃上通向一楼的滑杆。瞬间速降到一楼不见了踪影,楼下马上传来集合声、指令声,随即消防车振铃而去。太快了!画家们切身体会了一次消防员的出警速度。

他们一直在训练,随时准备出发;他们永远冲锋在前、向险而行。“119”,成为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能记得住的号码,消防员被亲切地称为“蓝朋友”,也被尊称为“最美逆行者”。

以上种种,是我创作《烈火英雄》的情感动力,这些平凡生活、普通人群中的英雄,充分牵动着我的情绪。深刻的情感体验,我想这就是深入生活。

用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他们呢?

守万家灯火,护百姓平安,我想到了门神;传英雄气概,塑精神丰碑,我想到了纪念碑——把题材、人物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精神符号连接起来,采用象征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两位消防救援战士如门神伫立,一人正,一人侧;一人持水枪,一人抱水龙。气势威风静穆,凛然不可撼。两人外轮廓整体,多用长线;节奏变化对比强烈,方角、圆线穿插;大竖直线、小尖锐角,显示刚硬,水平线粗厚,取其庄重。人物处在一个凝固的动作瞬间,在静态中体现庄重壮美的力量和英雄主义精神。以石刻、雕塑的造型方式丰富传统绘画的平面感,舍弃一些面部、身体结构的精细描绘,转求人物特定性格、整体气势形态的逼真。

主题创作与笔墨语言的融合是花费心力最多的地方。

传统人物画的技法以及自己的既有经验,不足以表现如此厚重纪念碑式的意象。我借用了范宽、李唐山水画中刀凿斧劈的用笔,层层积染的墨法,力求凝练厚重。同时,痴迷于各类石碑风蚀日晒后的苍茫厚重肌理,努力把这种感觉移植到人物形象身上。制作画面肌理遇到了困难,毛笔、喷枪、板刷、胶矾水,各种材料、技法,十八般武艺都上,依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总觉得欠缺些什么。后来逐渐静下来,以“书写”的方式进行点的积墨、线的复勾、面的多次罩染,染人物形体结构、染画面的韵律节奏,一笔一笔“写”出来,这样,赋予了肌理更多笔墨意趣,避免了机械化制作,达到了主题创作与笔墨语言的适当融合。

《烈火英雄》参加展览期间,朋友发来图片,很多年轻人在画前摆出同样姿势合影,如果,他们愿意进一步了解消防员的故事,我将十分欣慰。

以励率民,以文化人。

家国意蕴、英雄精神长存,在我们每一位平凡人身上。

(作者系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画家)

2024-08-26 ——《烈火英雄》创作谈 1 1 文艺报 content76096.html 1 平凡生活中的英雄牵动着我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