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学评论

意象“蜂群”与语言献礼

——评王太贵新诗集《青瓦之上》

□杨不寒

诗集《青瓦之上》是《诗刊》社第39届青春诗会推出的丛书之一,诗人王太贵精选了2006年至2024年的诗作共计140首,列为“我有我的深蓝”“当你起航”“时间的炼金术”“寒露之后”“如果看到海”五个小辑。这些诗小部分写于吞风吻雨、登山临水的旅途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写于北京,其时诗人正在鲁迅文学院进修;大部分则写于安徽六安霍邱县,这里是诗人生活的地方。诗集中反复出现的地名“礼堂路”,正位于该县,诗人每天上下班都在这条路上往返。在诗人的书写下,“礼堂路”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诗学地理。它从现实中的“礼堂路”挣脱而出,离地三尺,一端联接着诗人的心灵,另一端则通向复杂而广阔的现实世界。

在第一辑“我有我的深蓝”中有《往返礼堂路》一诗。在该诗结句中,诗人写道:“我的往返/从厨房到打印机,正好置于礼堂路的两端”。如果说诗句中的“厨房”隐喻着生活,“打印机”隐喻着工作,那么这一段万物葱茏、百象丰饶的礼堂路,就是诗人展开诗性活动的园地,也是其诗思蕴成的空间。这样,我们便可以把王太贵的写作理解成一种平常的三分法。但实情恐怕并非如此,因为“打印机”,同时还意味着写作本身。假如考虑到王太贵创作的勤奋,这种推测就会显得尤为可靠。如此,“礼堂路”便是一条通往诗的道路,而写诗也具备了工作的属性。应该说,诗歌写作是一种另类的工作,需要严肃而长期的精神投入。这不仅仅因为艺术是对美的创造,还因为艺术可以把隐秘不居的内在意绪客观化、镜像化,使人们能够超越自我局限,更全面地观看到自己的处境和世界的真相,从而达成某种启蒙效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诗,便迈向一条抵达真与善的道路。

整体上来看,诗集《青瓦之上》很接近生活诗学的范畴,在题材、视境、意象等方面往往与现实生活存在血肉关联。王太贵不在诗中作纯粹的玄想,而是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诗、创造诗。除屡屡被书写的“礼堂路”之外,现代纪行诗《Z226》可以看作另一个生活诗学的例子。在该诗中,诗人用极经济的笔法,写下了抒情主体在“Z226”火车上的片段见闻。“我”、“呓语”的“孩子”、“对镜施粉的女人”和“酣睡”的“异乡人”等人物与窗外飞逝而过的“塑料棚”“沟渠”“白杨”等风景相呼应,逼仄的车厢与窗外广阔的天地相对举,旅途的劳累和观看女人化妆的悠闲相缠绕,鸡飞蛋打的“生活况味”与遐思中的“梅花鹿”相对照,梦境与现实相渗透……种种张力关系,交织成既辩证又统一的审美空间,构成了极富真实感和颗粒感的生活诗学。从中我们还可以阐发出诗人对越来越简化、私密化和思维茧房化的现代文明的不满。诗人不断提醒我们尽可能地去观看周围世界,毕竟我们自己正是处于与周围事物的各种关系之中——不仅是社会关系,而且是更广泛的人与对象世界间的关系。

就像《Z226》一样,在王太贵的诗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纷繁驳杂的生活图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图景全部是由语言的“不定点”来显现的。他以“礼堂路”为诗学根据地而创作的诸多诗篇,亦可以看作语言的献礼。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王太贵是在语言世界里建构出了繁复而精细的生活镜像,映照着现实世界,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个人创作风格。在此,我们不妨对他的创作风格做一个整体上的描述:他擅于以词象带动丰富的物象,进而组建鳞次栉比的意象,意象的排列或叠加最终构成了他包罗万象的诗歌世界。那些纷至沓来的语词和联想,颇有陆机《文赋》中所谓“瞻万物而思纷”“挫万物于笔端”的味道。从肌理布置来看,他的诗则让人想起元代王蒙的山水画,元气淋漓,纵横铺陈,很多时候甚至稠密得分不开节。

诗人并不在具体的事物上做过多涂抹,只留给读者以意味深长的暗示。于是,我们得以在王太贵的诗中,重新看见汉语诗歌最古老却又被新诗长期忽视的一种原则,也即赋的原则:“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刘勰《文心雕龙》)一如前文所言,王太贵名词繁密的诗总是在提醒我们是处于复杂的物我关系之中。在他的赋一般的铺陈之下,可以看见抒情主体如何调整与确定自我的存在,而这完全可以视作他“体物写志”的方法论。总之,王太贵“蜂群”般的语言风格,当是自觉探索的结果。终于,如诗集《青瓦之上》前半部分所展现的那样,在横向思维的转喻链条上,“蜜蜂”般的语言来了,并且来得成群结队。

最后,我们不妨说,在诗歌世界里存在两个王太贵,一个能够熟稔地创制某种征文体诗,在各项诗歌大赛中拔取头筹,另一个则像我们在诗集《青瓦之上》中看到的这样,专注于诗艺、物我关系以及存在之谜的沉思与探索。虽然转喻式的诗歌语言仍然为两者所共享,但是,后者的思绪主要发自幽微的心灵深处,诗人创造的密集意象,也是为了在复杂的世界关系中确认抒情主体的存在,这自然与征文体诗歌依附外物、指向外物的诗意生成逻辑相异。我们清楚地看见,在诗集《青瓦之上》中,这位“礼堂路”上的诗人正在用语言,实现着他对故乡乃至整个尘世的献礼。这句话反过来说,想必也是恰当的,那便是诗人认真体悟着复杂关系中的个体思绪,以“蜂群”般纷繁而迅捷的意象,展开着他对现代诗歌语言的献礼。

(作者系诗人、诗评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24-08-30 ——评王太贵新诗集《青瓦之上》 1 1 文艺报 content76155.html 1 意象“蜂群”与语言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