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作品

在王安石和汤显祖纪念馆想到的

□王春林

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我居然能够在看似名不见经传的江西抚州,格外清晰地触摸到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条重要思想脉络。

终于有机会踏上了抚州这块向往已久的古老大地,得以设身处地一睹抚州的芳颜。在抚州短暂的逗留过程中,它所带给我的是一波又一波的惊艳感觉。其中最令我震惊不已的一点,就是抚州历史上人文思想与科举教育的发达。抚州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别的且不说,单只是历朝历代考中进士的总人数,就足以令人咋舌。据可靠的史料记载,中国古代自实行科考制度以来,全国的进士总人数共计有十万人之多。仅江西一省,便有一万人之多,从比例看占了全国的十分之一。而抚州的进士总人数,则接近三千人,又可以说是占了江西的三分之一。抚州科举教育的空前发达,由此可见一斑。正是因为抚州有着极其深厚的人文教育底蕴,所以也才会进一步托举出包括王安石、晏殊、晏几道、陆九渊、汤显祖、曾巩等一批思想文化名家。

在参观王安石和汤显祖纪念馆的过程中,我忽然心有所动。这要从王安石说起。王安石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可谓是诗文俱佳。他的散文因其雄健峭拔而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诗歌,则更多地以其理趣而引人注目。但我们这里所主要关注的,却是身为政治家的王安石。中国历史上,王安石的名声巨大,主要就是源于他在出任参知政事时倾全力推进的“王安石变法”,这场政治运动,因其影响巨大而历来毁誉参半。1070年,王安石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并积极推行新法,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改革运动。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或许与专业的局限有关,对于王安石变法的以上这些内容,我无法做出评价。然而,在抚州的王安石纪念馆,真正引起我强烈兴趣的,却是与那场变法运动紧密相关的王安石的“三不足”思想。语出《宋史·王安石列传》的“三不足”的具体内容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所谓“天变不足畏”,意即自然界出现的那些灾异没有什么好畏惧的。因为当时有反对者企图用“天生异象”来攻击变法运动,所以王安石便以此回击。所谓“祖宗不足法”,是说假若前人所制定的各种法规制度无法适应时代的变革要求,那就不能受其影响,乃至盲目效法。所谓“人言不足恤”,意即在变法过程中千万不能受到那些反对者流言蜚语的影响。王安石的“三不足”思想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坚决彻底的变法精神。如果超越具体的历史语境,从一个更宽泛的时空范围来说,王安石的这种思想叛逆性显得尤为可贵。尤其其中的“祖宗不足法”一条,在所谓的祖先崇拜一直到现在都影响巨大的中国,更是有着思想史上石破天惊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由王安石的“祖宗不足法”,我所进一步联想到的,是同为抚州骄傲的杰出戏剧家汤显祖。虽然一时间不可能找到相应的实证材料,但因为他们都是抚州人,更因为王安石有足够巨大的影响力,所以,如果我们从常情常理出发加以推断,汤显祖之熟知乡贤王安石其人,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一种客观事实。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主要因为,在我个人的理解中,从王安石的“祖宗不足法”,到汤显祖对“情”的格外推崇之间,其实存在着一条不容忽视的脉络关联。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曾经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以所谓的“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而名满天下。之所以被称为“玉茗堂四梦”,主要因为《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这四部戏剧作品,不仅都与“梦”有关,而且还都与“爱情”主题紧密相关。四部作品中,汤显祖自己最为看重,影响也最大的一部,当属《牡丹亭》。《牡丹亭》的主题可以说就是一个“情”字。该剧描写了太守杜宝的千金杜丽娘因春情萌动而在梦里对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的故事。死后的杜丽娘,化为魂魄继续寻找现实中的恋人柳梦梅,人鬼相恋,到最后,终于起死回生,与柳梦梅永结同心。认真审视汤显祖的戏剧创作,无论如何都不容忽略的,就是他那种特别看重“情”的创作思想。无论是“万物之情,各有其志”,还是“梦生于情”“情生于适”,“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一个“情”字。整部《牡丹亭》所张扬表达的就是一种“情本体”的思想内涵。倘若我们承认王安石对汤显祖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那么,后者带有突出反理学色彩的“情本体”思想的来源之一,就毫无疑问是前者的“祖宗不足法”思想。

由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情本体”,我所进一步联想到的,就是曹雪芹的旷代巨著《红楼梦》。《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曾经由梨香院里传出的唱戏声而情不自禁地联想到《牡丹亭》里的“皂罗袍”名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与这一细节所凸显出的字面上的影响相比较,更重要的,恐怕却是汤显祖对曹雪芹的思想影响。在我的理解中,《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具有现代性思想特质的一部作品。它的现代性,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情本体”的倾力推崇;是体现在贾宝玉身上的那种离经叛道精神。与《水浒传》里那些杀人放火的梁山好汉相比较,看似柔弱无力的贾宝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叛其实要大得多。

在充分肯定《红楼梦》所具现代性思想内涵的同时,必须注意到的,就是其与汤显祖《牡丹亭》之间深刻渊源关系的存在。如果没有王安石,大约也就不会有汤显祖的《牡丹亭》,而没有了《牡丹亭》,曹雪芹《红楼梦》的生成,恐怕也就成了一个问题。我在抚州所发现的中国文化史上的这条思想脉络的重要,由此就不难得到充分的证实。

2024-08-30 □王春林 1 1 文艺报 content76157.html 1 在王安石和汤显祖纪念馆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