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属于青春的步伐,意气风发、勇往直前,在创作之路上昂首阔步,踏出一串串坚定有力的足音;
这是属于青春的鼓点,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在时代的号召下激越前行,奏响一曲曲催人奋进的旋律;
这是属于青春的模样,生机盎然、风华正茂,一副副热情洋溢的脸庞,共同组成了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9月2日上午9时,在庄严雄壮的国歌声中,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京正式开幕。37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作家代表齐聚一堂,共赴这场关于青春、关于文学的盛会。
这是一场激动人心、庄严隆重的开幕式,更是一场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的开幕式。青年作家们在这里相聚,又将从这里启程,共同去回应时代和人民的深情召唤。
1956年,第一次青创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文艺报》在当年配发的社论文章中写到,从这次史无前例的会议中,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国家和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学青年的深刻的关怀,看到了我们文学事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文学青年在我们队伍中已经占有的重要地位……我们的国家和共产党从来就是在为新生力量开辟广阔的道路,我们时代的伟大生活更不容辩驳地时时在向各个方面、同样也在向文学方面送出一批又一批饱含创造力的青年”。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岁月如梭,中国文学的长河始终奔腾不息,日益蓬勃宽广,而广大青年作家无疑是这条闪耀长河中最为跃动的部分。历次青创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作家的关注、支持和鼓励,一代代青年作家从中汲取信心和力量,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蒸蒸日上提供了不竭动力。
如今,新时代文学繁荣发展,文学事业正不断从“高原”迈向“高峰”。时代环境的巨大变革与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也赋予了广大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新的历史使命。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在致辞中表示,青年作家要旗帜鲜明弘扬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守家国情怀、人民襟怀、人类关怀、天下胸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学创作之中,创作出更多吸引青年、经得住时间检验、被广泛传播的优秀文学作品,展现出一个热气腾腾、活力满满的真实中国,引导青年人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炽热情感,激发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磅礴青春力量,把青春奋斗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之中,打拼出一个更加温暖明亮的中国。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在报告中指出,“担负新使命、创造新辉煌,这是历史和人民对新时代青年作家提出的新期待、新要求”;“要更加主动地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深度关注现实,共同关心社会,真诚关爱他人,在无限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获得创作的灵感与激情,以卓越的文学创造回应时代召唤”;“要以创新创造活力迎接文学挑战,深刻意识到时代和社会正在发生最为深远的变化,深刻意识到既有的知识和现实的经验正在经历最为复杂的重构和重塑,深刻意识到文学的创作生产传播方式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展现出巨大的新的可能,深刻意识到文学和社会生活、和人民大众的关系正在呈现新的变化和特点,不断激发文学内在的活力与生机,提升文学的能见度、影响力,写出真正的优秀作品、传世作品。”
新时代呼唤新文学,新使命激励新创作。今天的青年作家们,应当牢记“国之大者”,以更加饱满的生命力、更加敏锐的洞察力、更加蓬勃的创造力,推动新时代文学向着高峰迈进。
文学薪火相传,创造生生不息。开幕式现场,“人民艺术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和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先后寄语,向青年作家们致以深切的期盼和诚挚的祝福。
王蒙是1956年第一次青创会的与会者,亲眼见证了60余年来青创会的发展历史,也见证了一代代青年作家取得的优异成绩。他在寄语中希望广大青年作家能够保持内心的热情和驱动的力量;希望大家突破小我、奔向人民,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个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包括信息的变局、知识的变局。我们得升级,得活到老学到老”;要贴近现实,创造想象,发展智力,发展动能,拓宽我们的精神空间。
“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感动我的一句话是,‘我怕的是对不起我所遭受的痛苦’。是的,写作中我们会想到痛苦,但同时中国人也会想到英勇奋斗、忘我牺牲、不断幸福、美好风景、发展奇迹,还有人们所受到的各种关心爱护,涓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中国人的道德和感情。我们要表现我们的犀利、敏锐、幽默,也要表现我们的善良、深情、豁达、健壮和信心。”王蒙希望青年作家都能够身心健康,成为社会的健康的正能量,能够跑文学的马拉松。
莫言的寄语则从一个奇异的梦起头。他梦到自己报名成为第一批移民火星的志愿者,而当面试人问他要去火星做什么时,他表示自己会继续创作,书写地球上的故事:“尽管我周围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写的还是地球的生活或者说是对地球生活的回忆。我写的还是我熟悉的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现实,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中国人民伟大的奋斗,中国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所有奇迹和我们数千年里涌现出来的一批批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各种各样生动的、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尽管一切都和之前不同,但我的生活积累没办法改变。”
莫言谈到,当下时代为青年作家的学习创造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让每个人都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都能扎根大地、放眼世界。“我们有我们的视角,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视角,大家共同努力,就能够书写当下、甚至预见未来的人类生活的变化。”
“假如我们在座的哪一位青年作家真正到了火星去写作,希望你拿起笔来的时候,能够想起今天上午我的发言。”幽默风趣的结尾,引发了在场青年作家们的欢笑和掌声。
这是前辈作家对青年作家的殷切期望和祝福,文学事业的薪火相传,在这一刻得到了具象化的体现。
生于1980年的马伯庸,笑称自己已经触摸到了青年作家年龄的上限。在开幕式上作为青年作家代表发言,对他而言是一个光荣,也是一次纪念。
在他看来,文艺作品的底色始终是当下。“因为我们和读者都生活在当下,在作品中体现出时代精神,不是一个写作技巧,而是一种文学的必然……对于青年作家来说,把握当下的时代精神,体会当下的社会风气,记录当下的历史痕迹,是我们的天职。”
谈到创作与读者的关系,马伯庸认为,只有被读者感知和理解的文艺作品,才能被他们真正接受。“我们要有深入了解人民生活的意愿,去了解真正的、属于最广泛群众的生活状态……时代精神就是由千千万万民众所构成的,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期许与顾虑,无数微不足道的意志汇聚成了江水。如果我们不沉下去,理解他们,又怎么能感知到大江东去的壮景?”
对孙频而言,参加青创会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她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参加青创会的情景,那时她“也是这般年轻,认识的朋友还很少,每到吃饭时间,便躲在角落里孤零零地吃着自助餐”。一晃十多年过去,时光匆匆流逝,也正是时光的流逝,造就了中国文化中最有魅力的部分——中国文化因此有了四季的永恒,有了从古到今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
每一位作家都在与自己的作品同步成长,“我们写出的文字就像我们忠诚的坐骑,驮着我们,缓慢地、艰辛地,在美丽与尘埃里一步一步往前走”。孙频谈到,是文学不离不弃地陪伴着自己,“陪伴着我从初出校门走到不惑之年,陪伴着我从北方来到南方,从山林走到海边。陪伴着我为了写作,可以克服社交上的笨拙,只希望能真正理解一个平凡人身上的文学光辉”。文学给予作家的,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依靠,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
“只要这个文学的世界还存在,我们便不再孤独,也不再艰辛。”孙频满怀深情地说道。
日丽鸟高飞,潮平帆正悬。回看历次青创会,无数青年作家从中获得了宝贵的启迪和动力,在日后的创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展望未来,广大青年作家们必将从此次会议中汲取丰富的灵感与力量,将所学所感融入今后的创作实践中,勇担新使命、勇攀新高峰,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