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特刊

激发文学创新创造的青春力量

□本报记者 王 觅 杨茹涵

创新创造是文学的生命力,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活力源泉,也是文明绵延繁盛的不竭动力。

天津青年作家孙红说,参加此次青创会,心情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现场聆听了铁凝主席的致辞,学习了张宏森书记作的报告,见到了王蒙、莫言等我崇敬已久的文学前辈;忐忑的是,我该怎样直面新时代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创新创造活力真情书写生动的时代现场”。她谈到,青年作家要主动拥抱生活,以丰盈的青春体验和文学笔触,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生活,勇敢地走出去、沉下去,建立起属于青年人的文字和审美世界,传递给读者更多青春力量,并将这力量注入脚下的热土,注入家乡建设的洪流之中。

“文学的创新创造是一个作家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文学永葆生命力的源泉。”河北青年作家贾若萱说:“铁凝主席的致辞令我受益匪浅,我们要自觉承担起新的文化使命。我深知创新不仅是形式和内容上的突破,更是对社会现实、文化传统和人类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回应。在创作中,我一直尝试打破常规,融入新的叙事手法和视角,力求在作品中表达更为复杂的情感和思想。文学创作不应局限于已有的经验和模式,而应将新思想、新技术与写作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作品。”

“张宏森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的创新创造对于文学创作而言尤为重要。我的家乡内蒙古鄂尔多斯,不仅有着壮美的沙漠草原,更有辛勤治沙、用实际行动深入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可敬人民。”内蒙古青年作家肖睿谈到,他曾近百次进入库布齐沙漠,采集了大量一手素材,用年轻人视角,先后创作了《英雄库布齐》《生生不息》《奇异沙漠》等关于库布齐治沙事业的文学作品。“如何能将生态文学写出新意,写出新时代的精气神?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下一步,我将尝试着将生态文学和科幻小说结合,与库布齐生态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展现有着无限可能的大自然。”

“身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拥有了更为丰富的可能性。”吉林青年作家王薇说,“‘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已经90岁了,但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这种执着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值得所有青年人学习。作为青年作家,我们要保持敏锐的知觉,不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要感知时代的律动,自觉接受读者和社会的检验。文学创作的赛道从来就不是拼手速,而是拼深度。我认为理想的创作模式,应该是用全身心去探索、去生活,才有可能在当下这个时代中找到具有创新性的叙事路径。”

“莫言老师在发言中展现出了他非同凡响的想象力和如泉涌般的创造力。”河南青年作家、《牡丹》主编李知展谈到,每一位对创作有要求的作家,都希望自己写出的作品能有一定的“新意”,无论是立意、内容、题材,还是语言、结构、思想,都希望给人以新的面貌、新的感受。“参加本届青创会,我感受到,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深刻理解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有所创新和创造。”李知展一直在自觉学习洛阳的传统文化,感悟洛阳悠久的历史带给文学的馈赠。近期他以洛阳深具历史底蕴的城门“望春门”为题材,创作了中篇小说《望春门》。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开拓创新,李知展表示,接下来,他将认真学习此次会议精神,并将其落实到《牡丹》杂志的编辑工作中,严格选稿标准,多编发有新意、宣传真善美的文艺作品。

“青年是一种状态,它代表的是锐利与变化,是一个人心底的志气。想要长久地写下去,写得越来越好,有时候就需要这样的志气。”来自湖北代表团的青年作家王苏辛谈到,社会的丰富性隐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远处的世界与近处的生活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的表情。新经验以强大的共同体之姿涌入,它要求一个作家写出自己吸收的那部分共同体经验,写出这些经验在自己身上产生的化学反应。这才是真真正正与时代、与此刻生长在一起。

在重庆出版集团文艺分社社长李子看来,不论是书写当下生活,还是评判当代文学,都需要有更多亲身体验,打破以往的“刻板印象”和“伪生活”。“这就需要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加深对不同职业、不同地域和不同生活方式的了解,如此写出来的东西才可能鞭辟入里、直击人心。”她谈到,新媒介、新方式使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所以在出版传播方面,需要更新观念,积极与读者互动,主动借助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进行营销,扩大作品的影响力。

“创新和创造这两个词汇看似简单,却是写作者最难突破的重大课题。”贵州青年作家曹永谈到了两种“破题方式”。第一种是回归传统,从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续古传承的同时,设法显示自己的独立个性。第二种是关注现实,从时代变化中挖掘素材,根据自己的个人情感体验,努力拓展自己的文学疆土。“传统文化和时代变迁是文学创作的宝藏,把这两种元素结合起来,是创作文学佳作行之有效的方式。”

“火热的生活一直是我破局的关键。”宁夏青年作家田鑫谈到,“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我的写作一直以鲜活的生活作为蓝本,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人物的喜怒哀乐、自然的四季流转,都是我笔下的素材。”科技为文学的创新提供了崭新的工具和平台。田鑫开始思考新技术对生活和写作的影响,并结合实践经验,从中挖掘新的主题和视角,努力寻求形式与内容上的突破。

“如何创新?何以创造?”答案就在青年作家们勇敢的探索、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和执着的坚持之中。

2024-09-03 □本报记者 王 觅 杨茹涵 1 1 文艺报 content76195.html 1 激发文学创新创造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