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特刊

文眼、文心、文采

□石一枫

我当了很多年的青年作家,现在是个资深青年作家。被人叫多了,不免犯嘀咕:“既然文学写作并不是一碗高度依赖体力和颜值的青春饭,那么青年作家这个称呼究竟是夸你‘正是好时候’,还是贬你‘仍然是个小字辈儿’呀?”对于青年作家的身份,我也经常自问:“中国不缺书,既然我们的前辈作家仍然在勤奋地写作,‘50后’‘60后’,一本接一本,并且他们相比我们而言有着更丰富的经验、更纯熟的技巧和更广泛的知识,那么青年作家写作的价值和意义究竟在哪里呢?”身为后来者,这都是令人焦虑的问题。

琢磨多了,多少有些个人的浅见。我喜欢的青年写作,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的价值。

一是文眼。青年人生活在社会的第一线,没兴趣,当然也没条件把自己封闭在书斋里,那么社会生活的发展、社会气息的变化也必然在我们眼中有着更为直接、更为鲜活的体现。乐先尝,苦也先尝,而且尝的都是原汁原味,不加味精。而文学的创新,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创新,首先贵在题材新、视角新,青年作家也理应比他们的前辈更为敏锐,塑造出一个时代里的新人物,捕捉到一个时代的新状况,揭示出一个时代的新问题。前辈看不见的你先看见了,你不枉为青年,大家都看见了你还看不见,那就是近视眼或者过早老花了。当然,蒙蔽我们文眼的也有这个时代的新因素,比如互联网的信息茧房,它让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忘记真实而广阔的生活,把自己的趣味禁锢在比书斋还狭窄的小圈子里,这也是尤其值得今天的青年作家重视的。

二是文心。既然捕捉到了新题材,能不能以足够的见识和思考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剖析出一个题材在表面之后的内在逻辑和本质?或者说哪怕太阳底下无新事,大家看到的都是同样一群人同样一种生活,年轻作家是否又能从老故事里写出新观念?相比于单纯的敏锐,这恐怕是更加重要的能力。实话说,这既是青年作家所长,也是青年作家所短。长仍长在敏锐,好的青年作家想法总是别具一格,能够想人所未想,也敢于说人所未说,然而短处则在于全面的思辨能力,青年作家或一时意气,或孤芳自赏,或干脆陷入了偏执的自我表演,则会让自己的思考止步不前,从而丧失了将作品推向深入的机会。

我们常说一个作品笔力不够,但今天大家的教育程度普遍高,也都接受了越来越专业的文学训练,笔力仍不够,可见问题还真不是文学内部就能解决的。我们不光要锻炼自己的笔,更要锻炼自己的脑和心。

三是文采。优秀的青年作家总能创造出独树一帜的写法,优秀作家的写作风格也每每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历数我们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和重要思潮,无论是白话文运动还是乡土文学,以至并不很遥远的朦胧诗、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再到国外曾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超现实、新小说、意识流等等文学实验,它们的开创者也是当年的青年。

在这方面,很多青年作家朋友考虑得都比我多,想得也比我深。但也问个问题,仅以小说为例,好的小说究竟是“和前人一样好的小说”,还是在审美上“没有标准答案的小说”?我更喜欢后者。今天的作家分类越来越多,写作生态也越来越多元,文学期刊有文学期刊的气质,类型文学有类型文学的章法,网络文学有网络文学的路数,但假如气质、章法和路数最后都变成了可以批量复制的模式,也就有了面目模糊的危险。面目模糊的一代人还会被他们的下一代说:看,他们太乖也太聪明了,所以他们从来没年轻过。在文学的审美上打破范式再开创范式,是每一代青年作家的责任,在这方面,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

文学本来就是让人年轻的工作,因为它给人带来自由的创造力。而有了文眼、文心和文采,则会让一个作家永远保持青年写作的活力。祝年轻的朋友永远年轻,哪怕将来身体不年轻,但心灵也年轻,在文学攀登之路上的创新精神也年轻。

2024-09-04 □石一枫 1 1 文艺报 content76201.html 1 文眼、文心、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