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科幻

构造“盒子”

——从《人生复本》看科幻影视改编策略

■李昌俊

《宇宙探索编辑部》中,唐志军在讲解外星人知识

《人生复本》中,杰森和阿曼达通过“盒子”通往另一个世界

《黑客帝国》中的“脑后插管”技术

《攻壳机动队》中,少佐义体皮肤下隐约可见血脉与骨架

美剧《人生复本》改编自美国作家布莱克·克劳奇的同名科幻小说,剧集以科幻为主轴,同时容纳了婚恋爱情、人性探讨、价值失序与重构、人类发展等多方面主题,最终形成“科幻+”的成品,剧集基于科幻文学原作但又超越科幻文类的成功实践,是科幻文学影视改编可以借鉴的路径。

剧集延续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大学教师杰森在庆祝好友瑞安获奖后,返回家中的路上遭遇绑架,来到另一时空。绑架他的正是来自另一时空的自己。原来存在一种基于量子力学理论构造的特殊的“盒子”,自己可以通过“盒子”前往另一个世界,开启新的生活。绑架他的“杰森”也正是遵循此路径,意图改变生活轨迹,补足曾经的遗憾。杰森需要想办法重回自己的世界,清除作为复本的“杰森”。由此,时空穿梭、平行世界、正邪对抗等传统科幻作品的元素在剧集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这也延续了近几年《闪亮女孩》《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瞬息全宇宙》等科幻影视创作的特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机器中心主义”和“后人类迷思”的讨论也仍在持续并引起热潮。而《人生复本》的小说及影视改编可以视作是对这些内容的回应。小说与剧集的共同之处在于,叙事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杰森到底要不要接受在另一平行时空安定下来,扮演作为复本的“杰森”,过上比原来更优渥的生活?换言之,在科技手段之上还存在着主体性的问题,而主体认知的结果才是科技手段能否发挥作用的条件。

因此,剧集在一开始就内嵌了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并以具象化的方式展示了人类与科学/技术的复杂主客体关系,同时也想象了一种拯救的途径:启蒙走向其反面之后抵抗的发生。这种抵抗的路径依托符合人性的内在自然。在温馨的旧时光的召唤下,杰森怀念与妻儿的幸福时光,诞生了必须要克服万难重新对接过往时光的冲动。这种冲动源于他对爱情、亲情的执着,他在以“情”抗“理”的过程中阻止了启蒙继续走向反面。

“情”与“理”的冲突与互动也是这部科幻影视作品改编的成功之处。对比小说与剧集可以发现,首先,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这使得整部小说更像是一部穿越时空的旅行小说或冒险小说,而剧集通过引入外部视角将叙事变成了第三人称叙事,将小说中主人公心理独白大幅删去,为其他人物提供了空间。例如,剧集中杰森的妻子丹妮拉获得了更多的发声机会,她发现了复本“杰森”的微妙变化,之后怀疑“杰森”的真实身份并开始以实际行动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儿子查理也发现了父亲行为举止的怪异之处,开始有所警觉。人物获得的话语空间源于剧集创作者对于人物情感联结的发掘,这是对“情”放大后的结果。

其次,影视作品带来了更直观的视听语言。演员丰富多彩的表演配合特定的音响效果和基于不同平行时空的灯光变换的烘托,使得小说中原本需要读者在脑海中依据情节构筑的图像得到了直观的呈现,小说中杰森纠结的心理、遭遇多次困境时的无奈以及思念亲人的痛苦等含蓄且隐微的内容,借由视听语言的特色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小说中内敛、克制的情感被镜头聚焦和扩散,给观众带来了更强烈的情感冲击与心灵震撼。

第三,剧集对“情”的重视并非是为了有意忽视小说带有强烈哲思意味的“理”。恰恰相反,剧集将“情”与“理”贯通,更好地以“情”示“理”。小说讲述了在另外的时空中,杰森和阿曼达发现了“盒子”的机巧并尝试以此重返最初世界的情节。这一点同样也出现在剧集中。但小说偏重对不同平行时空的描述以及由杰森本人的日记构成的次级叙述层,剧集更聚焦于“盒子”的机巧本身,从而将抽象的哲理具体化,达成“局部的深刻”。“盒子”里是望不到头的长廊,漆黑无比,令人生惧。长廊的两侧是大门,每一扇都通往一个未知的世界。杰森和阿曼达在注射某种特殊的药品后开启一扇门,马上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他们需要不断尝试、返回,再尝试,直到找到最初的世界。两人多次失败,多次在望不到尽头的长廊中喟然长叹与悲怆哽咽,同时也逐渐产生了感情。

从观众接受角度看,这样的改编以明晰的空间意象揭示作品的哲理,观众因而容易理解剧集主题,小说厚重、晦涩之处在剧集中变得轻盈明晰。同时,观众通过直观感受杰森与阿曼达两种选择背后的情感动力,也更容易形成多元的理性认识:无论是追求安稳,落地生根,还是奋勇向前,不忘初心,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人类在面对不同境况面前的合理选择。观众也将由此迁移到实际生活,以此来体认自身生活的选择问题及带来的不同后果。剧集构造了由“情”入“理”与由科幻到现实两条有效传播路径。

剧集具有浓烈的科幻寓言色彩,也有相当明确的现实指向。杰森和阿曼达在不同的时空与长廊中来回穿梭实际上也是一部浓缩版的“人类生长进化史”:人类如何艰辛地度过冰川期,在冰川期的残酷威胁下寻觅到新的家园;人类如何在周期性的全球大瘟疫中幸存,并持续保留自身的火种;人类又是如何在后工业时代被烦琐的事物切割,让亲密、友爱的关系变得疏离、破碎。由此,科幻与历史、现实成功对接并相互交融。经由科幻折射的人类及其社会发展史体现出鲜明的科幻现实主义的特点:经由虚拟、数据、精神等非现实层面内容的刻画来把握人类社会的整体性。

对观众而言,高深、复杂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创新是颇具理解难度的,因此科幻题材作品影视改编,首先需要明确如何让科幻与现实对接,甚至是如何将科幻问题转化为现实问题。将看似与人类生活相距甚远的未来世界,玄奇古怪的先进产品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对接,将人类的普遍情感贯穿于科幻形式下的时空与物件,是实现这一点的关键。

具体而言,科幻影视改编至少可以尝试两种途径。一是采用多线叙事的方式。科幻题材常常出现不同时空,其中涉及未来时空的部分往往令观众感到陌生,采用多线叙事的方式,使得观众在观看时拥有一定的在场感与把控感,不至于完全迷失于神秘莫测的故事情节。多线叙事最终会交汇,为科幻与现实的相互转化提供了先天的形式便利。二是增加冲突、抉择的情节设置。影像不同于书面文本之处的一点在于其迅速的流动性,观众通过画面的快速切换把握内容的同时也感受其中的精神震撼与心灵滋润。这就需要影视改编弱化小说中冗长的留白,强化其富有戏剧冲突的部分,这样才能调动观众的观赏兴趣。

《人生复本》的剧集删除了小说中许多阐释科学理论和对时空问题的思考等内容,而专门突出杰森与阿曼达的辩论、“杰森”与丹妮拉的争吵以及重返原初时空的杰森与丹妮拉的促膝长谈等内容,这不仅吸引了观众,也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执着、情感的温度和人生的普遍困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影视改编不能给观众提供独自思索的空间,剧集创作者有意的“留白之处”为剧集的可延续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地带,更酝酿着观众对该系列剧集未知内容的新期待。

(作者系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2024-09-20 ■李昌俊 ——从《人生复本》看科幻影视改编策略 1 1 文艺报 content76390.html 1 构造“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