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20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赋能:精神生活与产业发展”平行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指导,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联承办,包括嘉宾致辞、嘉宾演讲、成果发布、项目签约、专业沙龙5个环节。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永军,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范云军等中方嘉宾,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城市会员、德国德累斯顿副市长安卡钦·克莱普什,突尼斯国家旅游局驻华首席代表、参赞阿诺尔,罗马尼亚国家文化中心主任利维乌·策拉努等外方嘉宾出席论坛。北京市政协党组成员、北京市文联主席韩子荣主持论坛。
徐永军以“让文艺成为产业发展新动力”为题致辞。他表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文艺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一,要锻造文艺精品,不断丰盈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当前,各艺术门类正展开着现代与传统的热烈对话。期待广大文艺工作者用心感受时代脉动,潜心创作和打磨精品,让文艺佳作如千峰竞秀,彰显时代气象、滋养人民心灵。第二,要勇于创新创造,为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只有不断丰富文艺创作的内涵和形式,才能有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期待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探索文艺创新表达,打造更多高品质的文艺新业态新作品。第三,要促进文旅融合,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期待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文旅融合发展事业,深入基层采风创作,推出更多接地气、聚人气的新作佳作,为乡村振兴、文旅融合赋能添彩。
李敬泽以“新时代文学:发挥母本作用,助力产业发展”为题致辞。他表示,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要以更多优秀文学供给,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近年来,北京彰显全国文化中心的文学优势,涌现出乔叶的《宝水》、刘庆邦的《花灯调》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重要成果,以“新北京作家群”的新气象,构成了新时代文学的壮丽风景。善讲故事、敏于共情、精于表达,正是文学能力的体现,也是改编和创作的文学优势。要持续放大这一优势,推动文学精品创作、出版、传播和转化高效衔接,让优质的文学作品持续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文学勇于实践,以文学力量促进新质生产力的生长。希望北京充分释放文学“广谱”能量,推动文学与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创新的跨时空、跨领域相融相生,构建文化消费新场景,赋能文旅事业,激发产业活力。
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北京作协主席李洱谈到,北京文学既属于北京,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北京的文脉极为绵长深厚,北京的文学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品格,拥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和胸怀。“新北京作家群”的形成,预示着北京文学更加美好的未来。发现、推动、发展具有真正创造性的文学流派,创作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文学经典,塑造出既有深刻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现实感并对未来具有启示性的文学形象,是未来必须承担的使命。
中国美协主席、北京美协主席范迪安表示,中国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图像印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神追求。要更加重视美术以及各种艺术创新的文化动能,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加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以美术作品彰显新时代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使观众形成精神共鸣和文化共情。美术创新作为一种绿色动能,是推动社会变革和人的发展的文化力量。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谈到,在跨文化广泛传播中,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是赓续民族精神命脉的重要载体。今天音乐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频繁,中国音乐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要在坚持音乐基本要素的同时,不断尝试新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以多样性和丰富性展现创造活力和艺术魅力,让音乐成为沟通全世界人民的纽带,成为连接不同文明之间的桥梁,奏响昂扬自信、和谐包容的时代华章。
国内外文旅领域专家学者、文艺家、头部企业代表紧扣文化事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展开成果交流和经验分享。大家认为,文艺事业是文化文旅产业的精神动能和“源头活水”,旅游业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如何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精神生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文旅行业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引擎,是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中央宣传文化系统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北京市和其他省市宣传文化单位负责人,驻华使节、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成员单位代表,部分高校知名专家学者、中央文艺院团负责同志等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