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让文学的“飞鸟”找到美丽的“影视栖息地”

——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单元观察

□本报记者 刘鹏波

近年来,文学频繁亮相于各大电影节(展),作家们成为影展的常客,彰显了文学在影视创作中的核心地位。由中国作协和平遥国际电影展联合创办的“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单元,致力于向影视行业推荐具有改编潜力的文学作品,自2022年设立以来,已经产生广泛影响,取得了显著成果。今年,又有17部小说入围“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单元,并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上进行推介。

9月24日,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开幕。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吉福致辞并宣布影展开幕。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并致辞。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梁建勇,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毛羽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上,“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单元入围作家与推荐委员会成员携手登台亮相,成为当晚的亮点。

为何取名叫“迁徙计划”?李敬泽在致辞中表示,文学到电影的转化不是“搬家”,“当你说鸟飞翔的时候,你不能说它在搬家,因为对于飞翔的鸟来说,它的家就在它身上”。他谈到,飞翔者永远自带泥土,包括对故事的信念和热爱,对人类情感和行动之奥秘的好奇与探索,也包括像鸟的飞翔那般精确的修辞和表达的追求。文学与电影一直在相互启发,“只要飞鸟不忘记自己飞翔的本性,我们不忘记对于故事、情感、语言的忠诚,我们就能越飞越远,不惧任何变化”。谈及17部入围推荐作品,李敬泽认为,“都是很好的小说,能从中看出电影性,看到它们飞翔起来的潜力”。

9月26日,“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单元推介会在平遥举行。李敬泽及导演谢飞、贾樟柯分别致辞。作家别鸣、索耳、谢络绎、林戈声、肖勤、柠檬羽嫣、三三、包倬、索南才让、孙频、龚万莹以及多家出版社代表、期刊编辑,从文学作品的历史意义、叙事张力、人物塑造、人文关怀与社会价值等角度,热情推介了各自作品。未能到达现场的作家则通过视频的方式,对作品进行了推荐。

李敬泽表示,设立3年来,“迁徙计划”越来越引人注目,作品能够入围“迁徙计划”,对作家而言也是一份莫大的鼓励。“文学作品的价值应该在更广阔的当代艺术领域中被衡量,大家应当积极探讨和评估当前文学创作中能够对影视产生深远影响的元素,进而让文学在其他艺术领域中继续‘生长’。”贾樟柯表示,“迁徙计划”走过3年,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他对今年的交流成果充满期待。

如椽之笔,映照时代

在新时代文学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的背景下,广大作家不仅需要扎实的创作实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推广能力,以使他们的作品能够借由其他媒介触及更广泛的受众。正如谢飞所说,故事片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剧本基础之上,电影界的成就离不开文学的滋养。从电影制作人的视角来看,传统的电影创作方法需要革新,以积极适应当下融媒体时代。在推介会上,作家们积极展示了他们的作品,以期在现代传播格局中为文学争取更大的影响力。

青年作家三三此次是第二次来到平遥国际电影展,去年她带来了《晚春》,今年她的《长河》再度入选推荐作品名单。推介会上,三三以小说主人公文英儿的身份和第一人称的视角,生动讲述了《长河》的创作过程,这种创新的推介方式吸引了众多目光,仿佛已经让人看到了文英儿的银幕形象。

《长河》讲述了主人公季小鹏与少女文英儿在1997年夏天的相遇,以及多年后命运的再次交织。三三通过这部小说探讨了“人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她内心深处曾经有着怎样的信仰”,意在挖掘出比外在形象更为丰富、更接近人性本质的心灵。

30岁开始正式写作的龚万莹,此前在曼彻斯特大学学习市场营销,并在全球多地从事商业品牌工作,今年中信·大方出版了她个人的首部中短篇小说集《岛屿的厝》。推介会现场,她化身“产品经理”,向观众热情推荐她此次入选“迁徙计划”的作品《出山》。该小说以孙女小菲的视角,讲述了闽南岛屿上三代人的故事,展现了一家人与岛屿命运的紧密联系,融入了龚万莹个人的情感和家族记忆。

“作为一个鼓浪屿小孩,我是被整座岛养育出来的。”龚万莹说,“整座岛屿上的人,曾以淳朴亲密的情感凝结成一种共同体,却又逐渐被时间冲得涣散。”以此为灵感,结合岛上殡葬业的兴衰,她创作了《出山》这部将轻松的生活与沉重的生死议题相结合的中篇小说。“这篇小说让我用新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谈到改编的期待,她认为,《岛屿的厝》中的每个故事都带有“潮湿”的质感,希望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份湿润。

如鸟迁徙,飞入银幕

文学如同飞翔的鸟儿,在不同的艺术领域间迁徙,而银幕无疑是其重要的栖息地之一。正如作家索南才让所说,“当一部小说被搬上银幕,文学的内在体验转化为观众的视觉享受,这是文学与影视紧密相连又令人着迷的地方”。他此次被推荐入围的作品是中篇小说《姐妹花商店》,这是他的“商店小说”系列之一,讲述了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的“草场继承与流失”。

“在牧区,商店不仅仅是一个购物的地方,它是草原上最热闹、最喧嚣的场所。许多人和故事在这里交汇,然后走向四面八方。”索南才让表示,创作“商店小说”系列的灵感源于多年前在牧区的一次购物经历,当时听说商店因修路将被拆除,他希望为这个即将消失的商店留下纪念,于是开始创作与牧区商店相关的小说。他期望有导演和制片人能够将草原上的商店故事拍摄成引人入胜的电影。

作家肖勤的作品《海边的向日葵》,以悬疑推理的手法,围绕被网暴的女医生青玉和抑郁症少年商陆经历的三个命案展开,探讨了婚姻、网暴、疾病、爱情、原生家庭等社会现实问题。肖勤坦言,《海边的向日葵》的创作过程非常艰难,命案、网暴、疾病和爱情这四个主题交织在一起,非常具有挑战性,最终她以爱为核心来统摄这些主题,“善良成了无边苦海,唯有爱是摆渡的船”。这部作品成功与佳平影业达成影视版权合作,可以说是此次“迁徙计划”的“开门红”。

“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单元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前两届的“迁徙计划”中,王安忆、刘亮程、蔡骏、田耳、笛安、郭沛文等作家的34部文学作品得到推介,《蹦极》《燕食记》《刹那》3部作品已与影视公司签约,多部作品正在影视化过程中。今年入围推荐的作品名单一经公布,众多影视公司便积极与作家或版权方接触,探讨合作可能。推介会现场,来自国内外的影视版权采购机构、版权项目开发机构、影视制片公司、发行机构相关负责人及电影产业人士认真聆听作家发言,仔细阅读官方手册,寻求进一步洽谈。

谢飞、朱文和黄霁作为推荐委员会代表,在会上对入选“迁徙计划”的作品进行了点评。他们认为,其中许多作品能够填补影视市场的空白,拓展影视作品在人物和类型上的多样性,具有很高的影视改编价值。“希望影视工作者能够成为‘助产士’,利用当代观众喜闻乐见的视听手段,将这些精彩的文学作品推向更广泛的受众,让中国的影视产业更加繁荣。”谢飞说。

主办方还为作家、出版方代表和影视行业人士搭建了专门的洽谈空间,进行一对一交流,以促进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合作,帮助更多入围作品成功“迁徙”。大家表示,期待以“迁徙计划”为引,更多优秀的作家作品能出现在各类影展上,让文学与影视“心心相印”“双向奔赴”,让文学这只“飞鸟”找到美丽的“影视栖息地”。

2024-10-23 ——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单元观察 1 1 文艺报 content76636.html 1 让文学的“飞鸟”找到美丽的“影视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