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新力量

谁的青春没有诗

□卢 山

今天我们还需要诗歌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当下,诗歌仍是慰藉心灵的一抹阳光和一片森林,仍是我们孜孜不倦试图抵达的一方净土和一个家园。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7月19日,首届国际青春诗会在杭州开幕,来自金砖国家的72位青年诗人,寻访杭州和北京两座城市,开启国际范的诗歌之旅。

想起在2022年的时候,我从万里之外的新疆奔赴湖南衡阳,参加第38届青春诗会,谁能预料两年后,我又能入选首届国际青春诗会!我何其有幸,既是“走进浙江文学馆”活动的组织策划者,又是本次诗会的中国青年诗人代表。感恩诗歌,与有荣焉!

青春诗会的历史要追溯到40多年前,那是一个白衣飘飘、充满诗意的年代。1980年,《诗刊》社在北京举办第一届青春诗会,据说,舒婷、顾城、梁小斌、叶延滨、王小妮、江河等彼时的青年诗人,在《诗刊》编辑部特意腾出的四间小平房里,听艾青、臧克家、贺敬之等诗坛前辈为他们授课。在模糊的黑白照片里,可以看到年轻的诗人们与老师艾青在授课的院子里合影,背后是两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诗歌犹如生活中的一道光芒,引领着青年人向着深远和辽阔攀登。

时光的长河里,一批又一批青年诗人以青春诗会的名义相聚,青春诗会也仿佛青年诗人的“黄埔军校”,许多年轻诗人从籍籍无名走向诗歌高原,推动诗歌创作达到一个又一个高峰。40多年来,青春诗会始终是青年诗人心中的精神向往,牵动着无数青年诗人的心,聚焦着中国诗歌界的目光。

如今,青春诗会全新升级,当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和中国的青年诗人在杭州和北京相聚,这场诗会被赋予了新的文化使命。

在本次活动的前半段行程中,诗人们分为三组,寻访浙江的山水人文。一组是沿着京杭大运河探索诗意,漫步小河直街和拱宸桥西,打捞河水中的历史倒影;一组是寻访诗人徐志摩故居,观看海宁钱塘江大潮,感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情;一组是南下泛舟富春江,在黄公望的隐居之地,开启《富春山居图》的人文密码。

年轻的诗人们漫步西子湖畔,感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江南风光;深入市井小巷和闹市街头,流连于“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的人间滋味。

此外,诗人们还奔赴北京,登上慕田峪长城,走进故宫等文化地标。一处处中国建筑看不厌、看不够,一顿顿文化大餐管得饱、管得够。在这个炽热的7月,诗人们洗去万里征尘,褪去生活的劳绩,追随诗意的召唤,在自然山水里洗涤心灵,在历史人文中启迪智慧,在语言和诗歌的碰撞中,开启思与诗的浪漫远行。古老的中国,浪漫的7月,一周的文化之旅,一周的思想盛宴,一周的诗歌狂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在思考,为什么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选择了金砖国家专场?自古以来,中国和金砖国家的文化交流不曾间断,为相互学习和借鉴提供了基础。近现代以来,俄罗斯的诗人普希金、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等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更是中国作家的案头书,大诗人泰戈尔曾三访中国,是中印文学交流史上的佳话;巴西诗人安德拉德等的作品在中国诗人间广为流传。这次国际青春诗会,为青年诗人的成长交流搭建了平台,推动了诗歌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实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开启了金砖国家文化交流的新路径和新篇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歌,以神奇的力量穿越时空打破界限,连接和凝聚每一颗跳动的心脏。首届国际青春诗会的举办,恰逢中国农历六月的月圆之际,皎洁的月光之下,不禁让人想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用诗歌书写心中的明月,寄托美好的祝愿,在“诗歌”这轮明月下,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用青春和诗歌连接世界,连接每一个美好的心灵。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本次国际青春诗会中,印度诗人尼基莱什·米什拉动情地念起浙江籍诗人艾青的著名诗句。这是他在参观浙江文学馆时的意外收获,他还读到了穆旦等诗人的作品,深受感动。国际诗人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尽管彼此的文化、传统大不相同,但是诗歌将我们永远联系在了一起,通过这扇大门,我们将各自国家和文化的芬芳融入了中国这片土地,同时惊奇地发现:我们更多的是相同,而非不同。“诗歌万岁”“诗歌将我们永远联系在一起”,这是参加本次诗会后,所有国内外诗人的共同心声。

新诗百年,群星璀璨。大河奔涌,青春之巅。

谁的青春没有诗呢?诗歌是从人类心灵的山林里缓缓流出的一泓清泉。谁不渴望被清凉的泉水洗涤和滋养?“少年听雨歌楼上”的你,是否也曾“为赋新词强说愁”?是否也曾在熄灯后宿舍的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偷偷地读一首诗?是否也曾在幽暗的黄昏下,小心地向邮筒里塞进去一首诗?谁不曾被一首诗折磨得辗转反侧,谁不曾被一首诗感动得泪流满面?

谁的青春没有诗呢?穿越千年,历久弥新,诗歌之光依然照耀着我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句里的那个人,无不是我,无不是你。我们不能离开诗,也离不开诗。那么,不如放下手机,读一首诗吧。人不仅是活着,还需要诗意的栖居。

谁的青春没有诗呢?余秀华的诗,张二棍的诗,还有王计兵的诗,时光流逝中,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以青春之诗咏青春之志,以青春之诗唱青春中国。有句歌词这么写道:“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诗人们以梦为马,以诗会友,用诗歌描绘天地,用脚步丈量江河,用青春的笔写下的诗篇,建起了一座值得珍藏的“中国诗歌博物馆”。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青春无敌,诗歌无价!谁的青春没有诗呢?让青春和诗歌连接世界,连接每一处动人的风景,连接每一个美好的心灵。那么,读诗吧,每一行文字里都动人的风景;那么,写诗吧,世界在期待我们的回声!

2024-11-20 □卢 山 1 1 文艺报 content77041.html 1 谁的青春没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