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人民文学》《当代》《十月》《中国作家》《北京文学》《青年文学》:

聆听彼处生活的回响

□刘 阳

10月以来,王蒙、邹静之、鲍吉尔·原野、张翎等作家带来的新作,以及青年作家持续在多元主题上进行的探索。感受生活的温度与脉动,撷取时间的记忆与祈望。文学的真意在新刊新作不同的主题、题材书写中慢慢显露,如巨浪下的岩石,传递当下的浪涛之声。

生活的温度

以家庭生活为蔓,作家们在芜杂的生活之中寻找一条突破重围的出路。程青的长篇新作《凤舞》(《当代》2024年第6期)以爱为眼,聚焦两位女性跨越半个世纪的交往,折射出一代人的喜乐悲欢,展现出飘零人生中的顽强生命力。刘汀的《生活启蒙》(《十月·长篇小说》2024年第5期)在现实与往事之间观照未来,讲述中年女性在纷乱的家庭生活中突破重围,汲取力量,重塑自我的故事,生成了一种新鲜的源于微小的生活启蒙。

情谊是生活的见证,生活因此而鲜活、历历在目。钟求是《故事收容室》(《人民文学》2024年第10期)设置了一间承载心事与故事的房间,捕捉普通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困惑与感受,也展现几位女性心灵上的相知相通。姚鄂梅《老妞》(《人民文学》2024年第10期)中,常年抱病卧床的老妞在与丈夫分居后迅速地由黯淡枯萎变得蓬勃旺盛,透过温馨的祖孙相处日常,作家在分享老妞生存智慧的同时也揭开了尘封多年的秘密。

协奏之中总是难以避免不和谐的音节,但生活正因此而产生了跃动的张力。鲁敏《临湖的茶室》(《当代》2024年第6期)中主人公因病成痴,以暴富为由将一群老友召于一室,作家调遣人物,于一方茶室内上演了一场变异的交流,结尾悬念陡起,别出一格。季栋梁《白杨树街》(《北京文学》2024年第11期)语调明快,书写热闹非凡的市井生活,人与事的碰撞之间逸趣横生,在质朴的凡常生活中浓缩出社会众生相。

生活在与自然的交融之中而获取生命的温度。《中国作家·文学》2024年第11期“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刊发的赵德发长篇小说《大海风》在时代变迁之间书写人与大海的关系变化,大海塑造了充满血性的航海故事,也哺育了斑斓多姿的渔家生活。鲍吉尔·原野《万物眺望》(《中国作家·文学》2024年第10期)以6封信件为主体,通过三对拟人化的习见物象发声,以独特的视角记录草原风景与生活日常,在诗性的语言中揭示少数民族的生存哲学。《当代》2024年第6期推出梁鸿鹰专栏“逆旅人间”第4篇《家有所养》,作家细数家中曾豢养过的动物的生活点滴,书写人与动物联结之下留存的成长痕迹,也折射出社会发展的脉络。蔡崇达的《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人民文学》2024年第11期)以文字筑巢安放记忆,记录“我”幼时与家中小动物的点滴相处,并揭示出朴素的真谛:生老病死虽是生命的常态,但只有正视这一部分才能真正地珍惜自我、他人与世界。

流动的时间

写作定格瞬间,也记录时间的流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与作家们栖于一舟,在流动的时间中漂向未来。具体的物象之中蕴藏着过往时间下记忆的厚度。王蒙《高雅的链绳》(《当代》2024年第6期)循“眼镜链”之线上演了一段跨越数十年的传奇爱情故事,以积极而乐观的视角透视老年群体在现代社会的生活状态与心理变化,展现出真诚而浪漫的风范。建筑是“进行中的历史”,东安市场承载了邹静之《断金》(《北京文学》2024年第10期)中三兄弟在动荡不安时代之中的命运交错与起落兴衰,在一代人的悲喜剧之中思考人生中“争与不争”的哲学命题。在《青年文学》2024年第10期中,简平《开合的睫毛》以建筑物作喻,在睫毛的开合之间注视当下、沉思过往,阅读建筑留存的记忆;侯磊《辽都往事——旧京学者与北京千年建都史》追溯北京自辽都以来的千年建都史,勾勒出北京作为历史与文化交汇点的深厚底蕴。

驻足在此刻,作家们在意识流动下尽情构筑想象的空间。盛可以《冰箱上的饰物》(《人民文学》2024年第11期)将故事定格于一张相片,以冷静脆利的语调讲述了由此引发的家庭之中、夫妻之间隐秘幽微的心事浮动,追寻记忆深处的情感变动。梦的象喻牵引着成长的真实,沈念《寤生》(《人民文学》2024年第11期)以儿童视角下的意识流动为牵引,游弋于惊梦与现实之间,小说的情感表述静谧无声,却如湖水般波涛暗涌,拥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言说或行动,都是一场在时间中的游历。宁肯《戊戌:一个人的现场》(《中国作家·文学》2024年第10期)记录作家创作瞬间的感悟,语言、创作与生活彼此相连,作家诚恳而坦率地分享一年间的文事点滴,展示真实的创作现场。王威廉《暗生命》(《十月》2024年第6期)目光长远,通过人类与地外文明的交流,将爱、生命与永恒等命题铺展开来,体现了对科技与社会的深度思考。在青年作家当下的书写中,亦上演着无限的可能。《十月》2024年第6期推出的“00”左右青年写作者专栏与《当代》2024年第6期“发现”栏目,汇集了袁德音、胡诗杨、卢燨、南音、陆铭晖、朱嘉诚、高云天、刘皓等青年作家的作品,青年作家们的笔触伸向成长主题及其以外更广阔的世界,探讨生命、人性以及写作本身,展示了丰沛的创作生命力。

俯身于大地

如闪烁于浩瀚原野的火,无数先贤在燃烧自我中迈步前行,温暖了大地上的生灵。《人民文学》2024年第10期在“光的赞歌”中推出两篇特选作品,康岩《传经者顾锦屏》历数翻译家顾锦屏70载皓首穷经译介马列著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作奠基而奉献一生的经历;李青松《在车八岭森林里》落笔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探讨关于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的同时,也记录了心怀理想的劳动者与建设者们的前行之路。山眼《观月者》(《十月·长篇小说》2024年第5期)讲述中国女科学家、诗人、旅行家王贞仪的传奇一生,笔调颇具古韵,娓娓道来,将历史画卷铺展于读者眼前。

生活在自然之中,作家们写下来自大地的生活智慧。鱼禾的散文《有情》(《人民文学》2024年第10期)通过对人与草木情谊的描绘,情思细腻地展现了自然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为人类留下的清风般的触觉。从第10期开始,《北京文学》开设“到世界去”专栏,张翎《走进基贝拉——东非散记之一》通过深入探索异域生活,揭示了基贝拉这个城中之城蓬勃的生命力与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

俯身于大地,聚焦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国作家·文学》2024年第10期推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作家小辑,具有生活的质感与思辨,凡一平《红棉》讲述陪护与病人之间的善意相待,进一步讨论了老年人的终老问题;吉米平阶《次人回乡》颇具魔幻色彩,以一对雕塑的旅程贯穿始终;少一《偷风》讲述基层干部以巧智化解了一场岭南岭北的居民们因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矛盾,进而造福百姓的故事。

在这片揉去旧叶,唤来新声的秋色里,各大文学期刊推出的最新作品各自酝酿出丰润的果实,无论是对当下生活脉动的感应,抑或是对时间的书写,还是于大地间探寻广泛的现实人生,这些新作在落英缤纷之中纷然而至,传递着最新鲜的时代讯息。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2024-12-25 □刘 阳 《人民文学》《当代》《十月》《中国作家》《北京文学》《青年文学》: 1 1 文艺报 content77525.html 1 聆听彼处生活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