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文学评论

“先锋性”和“知识性”

贺绍俊:我想为2024年提两个文学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先锋性。我已多次提过,但重要的话不怕多说,我在这里仍要将其作为关键词提出来。文学进入到良性发展阶段,形成了日益完美的范式,作家在其引导下创作更加成熟,但也可能出现重复和同质化的写作倾向,这时候就需要先锋性打破严密的范式。2024年,陆续有一些先锋性十分鲜明的作品问世,如吕新的《深山》和张锐锋的《古灵魂》。前者将鲁迅关于国民性的思考再向前推进,后者突破以往的历史逻辑,从心灵出发,重述晋国六百年历史。

还可以列举不少作品,作家们都体现出一种突破范式的先锋精神。让我惊喜的是,先锋性一直蕴藏在众多作家的内心深处。

从根本上说,先锋性是突破范式和习惯约束的文学精神,走出舒适区,诉诸行动,就会溢出河道,寻找到新的出口。先锋性也许能够引导大河开辟出一条新的河道,也许只是冲出一个决口后便消失在大地上,但即使如此,它对河道的改变也是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应该对所有先锋行动给以鼓励和赞赏。年末之际,我听到北大教授谢冕在第41届“青春诗会”发布会上对青年诗人们说:“青春总是幼稚,可能与成熟无关”“不要深刻,要天真,要纯粹”。这是在鼓励青年诗人们要保持一些先锋性,要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敢地向前闯。

第二个关键词是知识性,这是我阅读大量年轻作家作品以后的感受。相对于过去的经验性写作,现在年轻一代作家更趋向于知识性写作。经验性写作强调文学就是对生活的反映,而知识性写作是将文学视为一个连绵不断的知识系统。许多大学纷纷建立起“创意写作”专业,与各级文学机构共同构成系统培育作家的机制,为知识性写作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创意写作专业的设定意味着“知识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被得到认识和推崇”,需要注意的是,作家在知识性写作中也不能忽略经验性写作和对自我经验的处理。

(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2025-01-06 1 1 文艺报 content77658.html 1 “先锋性”和“知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