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对接新资源 探索新路径 拓展新空间

——中国作协各单位各部门积极谋划2025年文学工作(之二)

□本报记者 罗建森

波澜壮阔的时代新变呼唤着新的艺术视野、新的文学表达、新的审美风尚、新的阅读形态。2025年,中国作协各单位各部门积极主动寻求新变化、对接新资源、探索新路径、拓展新空间,在强化人才培养、大力扶持精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加强文学评论引领作用等方面多措并举,汇聚强大动能,激活文学创新创造活力,助力新时代文学向高峰奋勇攀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文学力量。

做好新时代文学人才培养工作

新时代文学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文学人才。队伍壮大、人才辈出,文学事业才能薪火相传、蓬勃发展。2025年,鲁迅文学院将继续充分发挥办学优势,聚焦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完成鲁院高研班教学培训任务,进一步打造鲁院教学培训品牌影响力。拟举办两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力求做到课程体系更科学、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模式更多样、教学成果更丰硕。与中宣部文艺局合作举办文学高质量发展班、文学评论家班、文学编辑家班。2025年还计划举办散文创作研修班、网络文学作家培训班、民族边疆地区作家培训班、鲁院与北师大研究生班。持之以恒办好“培根工程”“鲁院读书会”“鲁院大讲堂”。通过一系列教学培训活动,引导广大作家学员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社会主义文学事业。

2024年,鲁院和中国残联合作,时隔5年再次开办残疾人作家研修班,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任务,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新的一年,鲁院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团结凝聚作家队伍,继续关心关注残疾人文化事业,与中国残联合作举办残疾人作家研修班。继续与地方作协、行业作协合作举办基层作家班,计划举办河北、广西、山西及电力、税务系统作家培训班。对接新资源、建设新平台,吸纳社会多元主体广泛参与文学创作的教育培训工作。

持续深化拓展“人民阅卷”,积极融入现代传媒格局

2025年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人民文学》将持续深化拓展“人民阅卷”行动,进一步挖掘“人民阅卷”的新内涵新形式,发挥活动向外推广和向内建设的双重作用,深化“编、创、读、评、推”五位一体的“人民阅评”办刊模式,分项推进,整体联动,积极构建全链条良性文学生态。办好杂志内页“人民阅卷”栏目,重视读者心声,扩展“人民阅卷”“版面+线上+线下”活动空间,下力气办好“五进”活动:“进基层”,持续走进济宁、南通、呼和浩特、东莞等城市,与基层作家、读者开展广泛交流;“进书展”,继成为第一家进入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的国内文学期刊后,努力成为第一家全面进入国内“五大书展”的文学期刊;“进乡村”,向湖南清溪村、甘肃池沟村赠阅期刊,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进高校”,组织“人民阅卷”走进校园,与中文系师生深度互动;“进直播”,联合“与辉同行”直播间举办4次读者“回家”访谈活动,坚守活动“人民性”。

2025年,《人民文学》将重点推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系列封面,编发相关主题作品。以中国作协“两个计划”为牵引,“光的赞歌”“新浪潮”等栏目优势为驱动,狠抓精品力作,培养文学新人。积极融入现代传媒格局,加强创新探索、品牌建设,引领传统期刊转型发展之路,建立自主直播平台,密切联系媒体,促进优质文学内容有效传播,构建传媒影响力,形成壮丽文学新景观。

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诗歌道路

《诗刊》自2024年改版以来,得到各方面的肯定和支持,新的一年将继续加强已有品牌优势建设,不断优化内容形式,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诗歌道路,推动新时代诗歌高质量发展。引导诗人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开展创作,继续推出“新时代诗库”。大力推动新工业诗歌创作,推出新工业诗歌专辑,组织新工业题材诗集出版,举办相关研讨会及诗会。

积极推动融媒体建设,加大数字化赋能。近年来,《诗刊》率先打造融媒体诗歌矩阵,《诗刊》《中华辞赋》、中国诗歌网公众号订阅人数及网站注册用户已超过180万人,注册人员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直播”已直播610多场,超过1000万人次观看。2025年,《诗刊》将继续升级打造“每日好诗”直播活动,开通网络诗歌书店,加大力度推动媒体融合,全面带动《诗刊》及诗集直播销售。

聚焦提升中国诗歌的国际影响力也是新一年《诗刊》工作的重点。在中国作协领导下,《诗刊》将承办好第二届“国际青春诗会”。加强对外诗歌交流,与英国剑桥康河出版社合作的“汉诗英译”诗歌翻译工程项目,目前已翻译200多首中国诗歌,在多个国家的网站、杂志社、出版社推出,下一步将做好成果结集工作。

此外,《诗刊》还将在助推新人新作和诗歌普及上创新开展工作。持续做好“青春诗会”品牌,加大力度培养青年诗人,拟推出“新时代青年诗库”。在浙江、海南等省份以及大中小学开展系列诗教活动,通过群众性诗歌普及传播,引领社会风气。积极推广中华优秀诗词文化,引导诗人们聚焦新时代新征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精神力量,并以诗歌助力地方文旅,做好“诗和远方”这篇文章。

适应数字化发展需要,多渠道推荐文学新人

数字化时代,广大读者特别是年轻一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正在悄然改变,电子阅读逐渐普及,纸媒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读者的困窘不是信息的匮乏,而是信息的选择。刊物数字化正是《小说选刊》所选择的一条未来之路。为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需要,2025年,《小说选刊》将加大改革创新步伐,在创刊45周年之际计划出版电子刊物,实现数字化出刊、网上订阅。坚守对优质稿件的不变追求,通过新平台、新渠道,融合关联纸质刊物及公众号内容,进行多媒体宣传。

在开设“新锐作家”“云选小说”等专门刊发新人新作的专栏的基础上,新的一年,《小说选刊》将多策并举,进一步加大推荐新人新作的力度。例如,与原发刊物加强联系,广泛了解文学新人的创作状态;新人新作在《小说选刊》发表后,邀请作家录制短视频,畅谈创作心得,并在多家平台上线播出;邀请评论家撰写作品评论,并为《小说选刊》发掘的文学新人适时举行研讨会,进一步增强《小说选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聚焦新时代文学研究,打造高质量评论阵地

新的一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将继续精心策划选题,积极组织稿件,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阵地作用,努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认真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栏目组稿工作,持续推动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系统化、学理化研究。针对中国作协“两个计划”重点工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已组织编发了系列研究专辑,2025年将重点围绕“两个计划”推出系列文章,从理论层面以及围绕具体文本展开讨论,以有效的文学研究参与并助力“两个计划”出精品、创佳绩。从2025年第1期开始,开设“新时代文学研究”栏目,围绕新时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涌现出的新思潮、新现象,从理论到实践、从现象到文本,全方位、多角度展开讨论。做好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扩大合作高校范围,形成互动效应,同时做好系列研讨活动的组织工作,围绕中国作协重点工作及文学热点问题确定研讨主题,展开深入讨论。编辑出版“新时代文学研究丛书”,全面系统梳理新时代文学研究成果,推动深化对新时代文学的整体性研究。

此外,推动“文学新批评”微信公众号策划编辑工作迈上新台阶。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围绕当前热点文学现象及话题,有针对性地及时组织讨论,倡导有朝气、有锐气、有正气的评论文风,打造高质量线上评论阵地,与杂志形成联动和呼应。

2025-01-10 ——中国作协各单位各部门积极谋划2025年文学工作(之二) 1 1 文艺报 content77761.html 1 对接新资源 探索新路径 拓展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