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上,文学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展现着文化繁荣的新气象。2025年,中国作协各单位各部门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推动文学创新创造,努力让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有效抵达更多读者,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文学的磅礴力量。
“让文物活起来”,讲好文学故事
2025年,中国现代文学馆迎来建馆40周年。中国现代文学馆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认真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依赖文学宝藏、面向文学现场讲好文学文献文物故事。
除了展览、社会教育、馆藏研究、数字化等馆藏活化利用手段外,中国现代文学馆还计划在建馆40周年之际推出系列图书和文创产品。2025年,文学馆计划出版《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贵文物图录》,精选100件国家一级文物,包括作家亲笔手稿、艺术大家与文学大师交往所留下的精美画作,以及近现代图书的初版本;影印出版作家阿英的日记手稿,包括“1947烟台日记”“1947-1948大连日记”“1949沈阳日记”“1949平津日记”以及“1953华北文联日记”等未刊手稿若干种,既是向前辈作家致敬,也是对百余年来党领导中国文学走过辉煌历程的一次深情回顾;出版《书海一勺:民国书衣三百品》,以明媚的图景、深远的向往带领读者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文学大师,沉醉在他们的故事中。此外,《欲书花叶》的精美手账文创,以及“纸上文学馆”展览系列和“现代文学家”新邮品邮册等也将与广大读者见面。
以主动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文学》汉文版2025年第1期装帧设计焕然一新,一抹石榴红耀眼夺目。新的一年,《民族文学》的封面将持续展示以石榴为主题元素的系列美术作品,以此喻示杂志将继续秉持“以文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主线。同时增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将推出一批反映民族地区新时代新风貌和基层作者心声的文学作品。
为进一步响应“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2025年《民族文学》将持续跟进重大题材与重点立项作品的创作进度,加强编辑改稿力度,打造新时代民族文学精品;重点约稿和组稿、刊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文学佳作;培养、扶持基层作家和文学新人,继续开设“本刊新人”栏目,并在年度奖评选中推进新锐奖的评选,以持续挖掘和推介青年作家。
数字化时代对传统报刊提出了新挑战。为此,《民族文学》将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大纸媒与新媒体融合传播运营力度,通过制作有声读物、作家访谈、文学热点交流、作品分享等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优秀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并以多媒体数字阅读平台搭建为契机,努力实现民族文学的“破圈”传播。
推动版面创新,探索文学与科技的融合
2025年是《中国作家》创刊40周年。《中国作家》将继续发挥一刊三版的特色,强化创新思维,在版面创新上下功夫,推出优质内容。
《中国作家》2025年第1期文学版头题推出“王蒙聊《聊斋》”专栏,从《聊斋志异》中撷取故事样本,发幽探微,点评议论,幽默诙谐,展现王蒙在古典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给当下文学创作注入新的思考和启迪。作家杨志军的短篇新作《尼玛村今天选举》也亮相这一期文学版,小说书写了藏区牧民基层民主选举的过程,呈现出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的新变化。
202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中国作家》第1期纪实版重磅推出胡松涛的长篇纪实文学《遵义三日》,同时配发党史专家陈晋的评论《何以今天中国?回首遵义会议》。因长征的艰难,遵义会议没有留下任何文献记录,也没有一张照片,只有一些零星的回忆文章。作者在收集、整理、研究大量各类资料的基础上,用文学的形式复盘了遵义会议三日的实况,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史料,给读者一种沉浸式的阅读感受。
2025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作家》影视版特别开设专栏,第1期推出徐贵祥的电视文学剧本《燃烧的河流》。该剧本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书写了中国百姓面对国仇家难英勇壮烈的抗战故事。此外,为积极关注新大众文艺的发展潮流,《中国作家》影视版还开设“大众评点”栏目,让普通读者成为影视作品的评判者和创作的助推者。
近年来,科技革命和人工智能深度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此,《中国作家》积极探索文学与科技融合发展,与“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联合设立“科幻星云”专栏,刊发优秀华语科幻作品,进一步激发文学的创新创造活力。
抓好文学精品选题,提升营销发行的互联网思维
在当今出版行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形势下,选题是决定出版社生存的命脉。2024年作家出版社总体情况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抓对了选题。2025年作家社将继续以抓好选题为主线,从四个方面着手推动优质图书出版:一是抓名家名作,延续作家社的传统优势;二是以“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为抓手,汇集各方力量,为铸就新时代文学高峰贡献精品力作;三是不断挖掘文学新人,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培育新力量;四是策划畅销书、长销书,为出版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为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创造打下重要的基础。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出版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系列出版发行领域的新变化都要求出版人进一步改变惯性意识、提高主动能力。2025年,作家出版社将持续强化互联网思维, 并将其有效体现在营销发行工作中,一是寻找互联网上的更多读者,二是在保持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扩大互联网销售渠道。
凝聚文学力量,加强平台内容质量建设
新的一年,中国作家网将继续发挥中国作协服务作家、引导创作、团结凝聚广大文学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的网络阵地作用,紧扣中国作协2025年度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做好“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专题和“行进的风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专题展示,积极宣传报道“中国文学盛典”“作家活动周”“国际青春诗会”以及会员发展、文学评奖等相关工作。
在选题和栏目设置上,网站将聚焦文学热点和创作层面的话题讨论,探索理论评论、网络文学、科幻文学、儿童文学等相关频道发展新路径,继续做好“十号会议室”“有态度”“短长书”“优选中短篇”“中国作家网文学好书”“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等较受关注的栏目,增强议题设置的前瞻性。同时,网站将继续发挥优势,广泛联络文学界力量,延伸服务手臂,建立通讯员机制,加强与中国作协各团体会员单位的联系和合作;继续打造“本周之星”相关栏目及原创频道文选,举办文学内刊工作会议,与文学报刊联合举办征文等活动,更好地团结和凝聚基层文学力量和新文学群体。
新的一年,中国作家网还将进一步开拓办网思路,加强融媒体平台、视频内容和直播内容建设,针对不同平台受众和传播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推送内容,增强用户黏性;加强文学期刊联动,关注热点话题讨论;强化与相关平台、媒体的互动合作,扩大优质文学内容的传播;关注队伍建设和人员成长,使网站发出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