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书香中国

唐宋文豪的生命意志

——读桃气《最是人间少年狂》有感

《最是人间少年狂》,桃气著,作家出版社,2024年9月

早年在中学教书的时候,我们语文老师都特别热衷于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人物传记。罗曼·罗兰《名人传》中有关贝多芬的文字,经常被老师和同学们深情朗诵,我们还会摘取其中语段编成试题,引导学生领悟人类面对苦难的毅力与不断进取的精神。还有《美国十二名人传略》,勇敢的女护士克拉拉·巴顿,在瓦尔登湖畔亲近大自然的梭罗,以及慈善家卡内基,都是同学们津津乐道的人物。更多的是中国历史人物的传记,如《史记》中的汲黯、李广传,《汉书》中的苏武传、《后汉书》中的蔡伦传等,都要印发给学生反复阅读。读名人传记,直接的好处就是积累作文素材,高考作文经常涉及个人成长的话题,伟大人物的人生故事是可靠的励志材料。另外,高考语文中的文言文阅读,大多数年份都会选中国史书中的人物传记作为阅读材料。所以,阅读各类人物传记,了解诗文佳作的创作背景,简直就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

今读桃气《最是人间少年狂》一书,觉得这不就是一本我们语文老师特别感兴趣的传记作品吗?全书16篇,每一篇都以一位文豪的大名为题。唐代9位:张九龄、刘禹锡、李白、杜甫、韦应物、张籍、白居易、元稹、温庭筠;宋代7位:柳永、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16位文豪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作品选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上。你可能觉得张籍不那么有名,但别忘了他的《秋思》绝句就在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里:“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别又开封。”这本传记作品中的16位文豪,显然出自作者的精心选择,了解这些具有经典意义的古典诗文作家的生平事迹,无疑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素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句写月光的诗,早在小学三年级就会背了。这两句出自哪一首诗?谁写的?读本书第一篇《张九龄》,所有答案均在其中了。张九龄是开元盛世的宰相,到开元后期,玄宗皇帝听信奸相李林甫,随意提拔节度使牛仙客做四部尚书。张九龄和监察御史周子谅坚决反对,结果周被杖杀,张被贬为荆州长史。这首《望月怀远》就是诗人在荆州城楼孤独望月时吟诵出的,想象作者的处境及当时的具体场景,会对这首诗孤独怀远的心境有更多理解。在荆州贬谪期间,他写出了一生中最好的《感遇》十二首,其中第二首被蘅塘退士放在《唐诗三百首》第一首的位置,“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是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桃气写张九龄,就从这两句诗引出,她说“草木并非草木,美人也非美人”,那是什么?原来“草木”是一代名相被罢黜后的自我认定,“美人”隐指皇帝。何谓“本心”?张九龄坚持认为官爵封赏事关国家兴亡,不可草率,他引《左传》“国家之败,由官邪也”,这就是一种信念和担当。可惜他引经据典试图说服皇帝,却被李林甫指为“拘于古义,失于大体”的“文吏”习气。史书记载,张九龄被贬之后,朝廷大臣“持禄养恩,无敢庭议”,大家领着朝廷的俸禄,没有人再敢坚持正义、抵制邪恶,安禄山这样的奸人趁机上位,唐朝的覆亡由此肇端。桃气说:“当我翻遍那一摞摞厚厚的史册,果然发现看似风轻云淡的诗句背后,竟然隐藏着那么多血泪与悔恨交织的前尘往事。”阅读诗歌,就是要“知人论世”,就是要回到诗歌本身的历史背景。《最是人间少年狂》一书,无疑为唐宋诗词提供了广阔而细致的历史背景。

刘禹锡的诗名比不上李白、杜甫、白居易,而且出生比李、杜晚得多,但作者把他的传记放在了第二篇的位置。突出刘禹锡的地位,固然是因为他的诗文在语文课中选篇众多,此外也许还有一种引领主旨的用意。作者在标题位置引述了他的两句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并用今人口吻加以批注:“只要整不死,就豪横到底!”我猜想桃气是要拿刘禹锡的“豪横”来引领全书主旨。全书的总名是“少年狂”,所要表现的总体精神就是“豪横”。唐诗有“颍川豪横客,咸阳轻薄儿”,“豪横”给人一种生命力健旺的少年气象。这不是一种老于世故、圆滑狡黠、精致利己,而是一种笑傲江湖、不低头、不屈服的正直气魄。

刘禹锡与白居易同年出生,他们一生都在诗酒唱和。白乐天写诗给刘郎说:“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无奈何。”说好友诗写得好,命运却很糟糕。正如选在课本上的那首著名的诗所说:“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出身官宦世家,贞元九年(793),年仅22岁就进士及第,十年后官至监察御史,有机会参与顺宗朝的“王叔文变法”,结果顺宗早逝,即位的宪宗皇帝打击变法者,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柳宗元等参与者被贬到偏僻荒凉的西南州郡作司马,史称“八司马”。十年后的元和十年(815)二月,刘、柳等人被召回京,本来有一次复职机会,但刘禹锡写了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说“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我刘郎被贬出朝,你们才有机会的。“看花诸君子”是哪些人?肯定有尚书省的新贵,他们读了是什么感觉?一个戴罪之人,好不容易有回京复职的机会,理应深居简出、谨言慎行才是,他却如此张扬,结果是“人嘉其才而薄其行”。这年三月,朝廷下诏,刘禹锡为连州刺史,柳宗元为柳州刺史,被贬到更远的地方。

其后又过了12年,期间宪宗皇帝被宦官所杀,穆宗也驾崩了,敬宗即位的第4年,大和二年(828)三月,由宰相裴度等人荐举,他再一次返回长安,任主客郎中。当年三月,又是桃花盛开的时节,玄都观中已经没有桃树,他还是前往游览,又作了那首“前度刘郎今又来”的绝句,还加上一段长长的序言,声明“以俟后游”——让人觉得他又有点膨胀了。果然,大和五年(831)十月,60岁的刘禹锡再次外放,出任苏州刺史。欧阳修在传记中不无惋惜地说:“终以恃才褊心,不得久处朝列。”“褊心”语出《史记》,司马迁称汲黯为“褊心之人”,而李德裕却称汲黯为“豪侠”,说他是历史上少有的“义气”之士。可见所谓“褊心之人”,其实是偏执而不善迎合变通之人。这样的人往往遵从内心,不会因为功名利禄的诱惑而变得圆滑世故。

我赞同桃气以“豪横”称道刘禹锡,这是一种面对命运的姿态。他二十三年被弃置在外,却依然有沉甸甸的文学业绩。他的《陋室铭》,是古代“铭”体文中写得最好的,五代时就有人推崇摹仿,今天更是初中生必背篇目。他写有“秋日胜春朝”“为霞尚满天”这样的千古名句,《竹枝词》《金陵五题》等一直是大中学生语文课程的必读篇目。白居易称他是“诗豪”,以为他的诗无人能敌。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逾古稀的刘禹锡预感自己到了生命尽头,奋力写下一篇《子刘子自传》,称“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皇帝的废立,都是宦官说了算,勇敢地道破朝廷真相,并为早年亲身参与的“变法”作了最后辩解。是的,一个人在命运的重压下依然能够昂首,能够直言不讳,岂不就是“豪横”?这背后有健旺不屈的生命意志做支撑。我猜想《最是人间少年狂》这本书,贯穿始终的主旨就是这四个字:生命意志!拥有强健的生命意志,在人生的波涛中沉浮。只有豪横不屈,方能显现一种价值、一种精彩。

最欣赏桃气在写苏轼时所引述的陆游的几句话:“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说苏轼不管身处何种境地,都把国家社稷安危置于个人祸福之上。这又何尝不是陆游本人的平生意念!桃气写到陆游时说:“曾经无数次悲伤,却没有一次是为自己。他的心太大,装得下整个国家;他的心又太小,小到只有国家,掺杂不下丝毫的世俗,连做梦都是在杀敌途中。”不只是陆游,还有李清照,她鄙视丈夫怕死不抵抗的行径,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诗篇加以讽刺,这首诗成为后世志士仁人的强心剂。也不止易安居士,书中的16位文豪,哪一个不是将国家道义置于个人祸福之上?贫穷卑微如张籍者,本可以依附节度使李师道而获得富贵,但他明白自己不能跟无良之人合作,于是用一首“恨不相逢未嫁时”委婉拒绝。《中庸》云:“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君子,都乐天知命,以简易恒常之心对待命运。

桃气书写16位唐宋文豪的传记,也是在为流播千载的道义和正气代言。“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作者用轻快的笔墨,将文豪们的诗篇和故事一一讲述,各人境遇不同,各有各的趣味和精彩。读者披文入情,从每一篇文字中都能感受到一股“凛然生气”。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段宗社

2025-01-22 ——读桃气《最是人间少年狂》有感 1 1 文艺报 content77899.html 1 唐宋文豪的生命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