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研读白烨的新著《新世纪文坛与新媒体文学》,可以深切领略到作者为文学把脉的高超能力,以及对文学新演变与文学新常态的精准把握。
首先是白烨在学术研究中彰显出的对新事物高度开放包容的态度。无论是在日常交流还是著作撰写中,他的这种态度都展露无遗,其根源在于白烨涉猎广泛、来者不拒的学术风格。这种包容性具体呈现为坦然面对新事物,积极求新求变。在现当代文学与网络文学观念存有差异的背景下,他能突破传统文学观的“傲慢与偏见”,只要新事物具备健康性与市场性,便予以接纳与关注,这在当代文学批评家中难能可贵。
其次,白烨始终以敏锐的眼光长期关注文坛的动态。早在2009年,针对当代文坛的结构性变化现象,他就独具慧眼,提出了“三分天下”格局说。在他主编的《中国文情报告2008—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前言中他提出的以往“以专业作家为主体队伍,文学期刊为主要阵地,作协、文联为基本体制的一个总体格局”,如今已是一分为三。新加入的两个板块,一个是“在大众化出版与商业性营销的过程中逐渐浮出水面”的“市场化文学”;一个是新媒体文学,“从现在看,主要是网络文学,但从发展看,手机文学也在蓄势待发,极有可能借助其新功能的开发获得长足发展。”(文章已收入本书,题目为《“三分天下”:当代文学的结构性变化》)。
“三分天下”观点的提出,在当时具有震撼效果,引起学界广泛关注,2009年也成为研究当代文坛格局演变的关键节点。如今,网络文学历经巨大演变和迅猛发展,业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一说法已逐渐隐于时代浪潮中。尽管当下表述或有变化,但白烨先声夺人,为网络文学在主流文坛的登场起了开场作用,也奠定了他自己在中国网络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三分天下”的大局观,清晰勾勒出传统文学、市场化文学、网络文学在文坛的结构性分布,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此外,白烨长期关注文坛宏观与微观层面动态,将宏观政策精神与文学研究主题紧密相连。回溯市场文学生态的重大转型期,即从以期刊作品体制为主导向多元化发展转变过程中,他始终强调国家意识形态在网络文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其研究视角立足国家文化战略高度,全面审视网络文学在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为网络文学在新时代安全、有序发展提供坚实理论支撑与方向指引,有力推动网络文学融入国家文化建设主流体系。另一方面,他深入剖析网络文学新现象、新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导,在网络文学从体制外走向有序规范发展进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中枢角色,促进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交流融合与协同发展。
时至今日,我们的网络文学生态呈现了体制机制作用的结果,正如白烨所深刻体悟到的——国家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影响必将是深远且长久的。白烨作为文学领域的专家,其论著正是在网络文学的场域中起到了上通下达的作用,他的理论研究并非只局限于专业内部问题,而是将网络文学置于国家整体的文化发展战略上加以审视与剖析,使得他的理论成果具有高屋建瓴之势。
总体来说,《新世纪文坛与新媒体文学》一书,体现出的是白烨在文学场域中的责任与担当。该书不仅精准呈现了网络文学在当代文坛的发展脉络、现状及趋势,更体现出作者在文学研究领域独特的站位与重要作用。其学术成果在促进文学理论创新、指导文学实践发展、推动文学政策制定等方面贡献卓越,为新时代文学研究与网络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与范例,在当代文学研究进程中留下了深刻印记,激发学界进一步深化对当代文学新形态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