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版:专题

黄鸣奋《人工智能与网络文艺》

科技与文艺融合的新探索

□汤 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文艺领域也概莫能外。网络文艺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以其独特的创作、传播和消费方式,吸引了大量受众。人工智能与网络文艺的结合,不仅为文艺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对文艺传播和消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鸣奋的《人工智能与网络文艺》一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为我们深入探讨这一现象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黄鸣奋是厦门大学电影学院教授,在文艺学、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多年来,他创作等身,著述涉及中国古典文论、文艺心理学、海外汉学、地方文化、网络文学、文化产业、新媒体艺术理论、科幻电影等多个专业方向,每每为该领域带来前沿信息和深入思考。《人工智能与网络文艺》这本书将网络文艺置于传播学视野下考察,全书共六章,分别论述以计算机为龙头的信息革命促进艺术创新,新媒体成为新技术与新艺术相结合的枢纽,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在网络平台上蓬勃发展,人工智能的引入引发对文学定位的无限遐想,文艺评论迎来新的用武之地,文艺历史正在书写新篇章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作者运用多学科理论进行跨学科研究,将网络文艺放在文化视野中长远定位,体现出对人类社会前景和走向的深切关注与思考。书中不仅专章论述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的相关话题,为研究网络文艺和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学者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视角,同时,全面解析了人工智能对网络文艺创作、传播和消费方式的改变,阐述了这种变革对文艺主体、文艺作品和文艺市场的影响。这些论述有助于我们在当前这样一个技术洪流的时代,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工智能与网络文艺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该书出版以来,获得了学界的高度认可。中国作家网书单栏目将该书列入 2022 年第三季度“文学理论评论新著列锦”,认为该书试图解答“人工智能进入文艺领域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羊城晚报》评价该书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是深入探讨新媒体技术在文艺领域应用的重要著作。作者观点新颖独特,论述严谨深入,在旁征博引的层层进路中展示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丰富可能性。本书在多个向度和层面都具备重要的学术价值,最突出的一点当然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促使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点。黄鸣奋教授深刻认识到,网络文艺不仅仅是一种新兴的文艺形式,更是信息革命的产物,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书中,作者通过对网络文艺的历史追踪和未来展望,展现了网络文艺在数字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交互性娱乐”的角度考察数字艺术的历史发展,揭示了网络文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轨迹和特点;同时,对网络文艺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强调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为网络文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这种对文学定位的思考不仅仅局限于文学本身,而是将其置于人类社会的文化视野中进行考量。

书中对技术与人文之争的延续性思考,对“人工智能”从广义和狭义的不同角度进行定位,以广阔的视野、新颖的观念、交叉的学科门类,从内容、运营、手段等各个层面、角度为我们带来兼具前瞻性、多元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的观察和思考。黄鸣奋在书中还展示了实操性非常强的论文写作规范,以特别明确的定位意识、方法论意识、学科意识、教材意识和趣味意识,随时提取核心关键词,随时“回头看”归纳总结,同时兼顾史的贯通延续与学科门类的跨界融合这两个向度的脉络,将文学艺术的诗意飞扬、发散,与理工科技术流的严谨合二为一,为我们打开一个异度空间,领略打破次元壁的信息爆炸。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后记也相当严谨而诚实,提供了理解本书的路线图,从中能看到黄鸣奋教授学术研究的思考线索、脉络和谱系,最后集大成汇聚成今天这本书:以灵性的光辉、广博的视野探索科技与文艺的融合,展现出高瞻远瞩的格局与情怀。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网络文学研究室副主任)

2025-01-24 □汤 俏 黄鸣奋《人工智能与网络文艺》 1 1 文艺报 content77927.html 1 科技与文艺融合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