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版:专题

桫椤《新时代网络文学的意义与方法》

新时代视阈下网络文学研究的新收获

□王文静

桫椤的《新时代网络文学的意义与方法》是一部探讨新时代语境下网络文学的意义价值和创作生产的专著。作品一方面系统地梳理了媒介变革中网络文学在新时代呈现出的态势、规律、新变,一方面基于作者长期以来对网络文学创作现场的关注和研究,聚焦网络文学从创作到生产的语境嬗变,对网络文学创作的理念、路径、方法进行了分析、论证和探索。在这本书中,新时代不再仅仅是具有编年意义的时间规定性,互联网的“再中心化”见证着网络从工具到环境的角色转变,这就意味着,“新”不仅呈现出网络文学发展历程中的新貌,更昭示出网络文学在媒介变革的大背景下表现出的新变。作者在这个视角下对网络文学价值和方法展开的发现和重述,也就不再仅仅是作家作品意义上的评价和梳理,而是在社会、经济、文化、伦理等体系内对网络文学所负载的人文价值进行追问,对数智时代与文学表达之间的对话关系进行辨析,对当代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和方案进行探索。该书从网络文学发展的史学角度出发,面向创作现场,视角宏阔、论证缜密,方案科学具体,是一部兼具理论深度、现场温度和实践价值的网络文学研究专著。

首先,是该书对时代背景的准确把握。桫椤在书中准确把握了新时代的背景特征,从技术迭代、文学媒介和社会文化等层面对历史语境和时代背景的形成进行了阐释,这也成为网络文学彰显其时代精神和文化价值的理论基础。从这一视角和立场出发,作者着力揭示网络文学的独特价值和意义。这其中既有突破传统文学界限的活力,提供便捷丰富阅读体验的能力,也有形成知识景观的潜力。自由、开放、多元、互动等网络文学的重要特征,在标记新时代文学的同时,也彰显了自身的时代价值。网络文学不仅在大众熟悉的题材和乐于接受的阅读方式中彰显其时代话语,更重要的是,题材的不断扩容已经在丰富生命体验和拓展艺术想象等领域中,构建着独属于网络文学的知识景观。书中对网络文学在知识生产中的突进给予了清晰指认,作者一方面结合《大国重工》《北斗星辰》《天圣令》等作品分析了知识系统对于网文叙事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又从网络时代的虚拟性出发,指出互联网作为与客观世界并存的“第二现实”在为用户提供全新体验过程中的方式和特征。此外,作者对时代背景的判断研究还立足社会生活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了网络文学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而这既是网络文学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文化自信的根本,也是其彰显时代性和生命力的重要路径。

其次,是该书对网络文学的创作方法和行业发展规律的系统总结。网络文学的创作论是本书的重点、看点和亮点。桫椤在书中通过对大量不同类型作品的深入分析,提炼出了网络文学创作在类型化写作、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语言风格方面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作者结合新时代的社会特点和大众审美,提出了网络文学创作应该关注火热现实、反映时代精神、不断突破创新,在生活现场发声、在大众场域成像,这是网络文学彰显自身生产力和文学性的基本方法。从现实历史、体育竞技、科幻都市等广泛的题材研究,到中华文化“硬核”、中国故事“出海”等热度十足的网文现象,作者不仅不回避题材“红利”告急、同质化创作“扑街”等现实问题,甚至直接深入到网络小说“荒谬”表征的深处和细部,耐心细致地梳理着网络文学在精品化进程中的“阿里阿德涅线团”。更加可贵的是,桫椤在书中还通过对网络文学发展现状和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如:加强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保护、推动网络文学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升网络文学作品的国际影响力等,这些对于网络文学整体创作水平的提升、对于网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相当的指导作用。

最后是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作者在书中运用了传播理论、媒介理论、粉丝和受众理论乃至文化产业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工具。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展现了作者宽阔的网络文学研究视野,也增强了其网络文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此为基础,桫椤指出了网络文学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如何保持创作的原创性和多样性,如何加强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融合等,这些展望为我们理解和把握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之,作为当下从事网络文学研究的重要评论家,桫椤的这部新书不但能以问题意识直击现场、主动质询,又以强烈的责任意识研究作家作品,表现出一个批评家的理论自觉和人文情怀。

(作者系石家庄市文联副主席、石家庄市评协主席)

2025-01-24 □王文静 桫椤《新时代网络文学的意义与方法》 1 1 文艺报 content77935.html 1 新时代视阈下网络文学研究的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