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网络文艺

网络流行舞蹈见证大众创造力

□张经武 戴昊辰

青海摇是一种结合了青海等地民族舞蹈元素的舞蹈形式,融合藏族、土族等多民族的舞蹈特色。这种舞蹈动作幅度较大,通常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舞者通过扭腰、摆手等动作展现热情与活力。2024年,青海摇在网红张诗尧的推动下进一步翻红,吸引大量年轻人参与和分享。图为张诗尧团队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表演青海摇

打歌舞是源自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舞蹈,以其欢快的节奏、灵动的舞姿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而著称。年轻一代的舞者们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的舞蹈理念和表现手法,使其更具时代感和观赏性。图为某短视频平台上的打歌舞截图

蛇年春节,网络上刮起一股“金蛇狂舞”风,许多网民自发地将生肖文化与舞蹈结合,创作出形态各异的“蛇舞”,引来不少粉丝围观和模仿。他们不是舞台上光鲜的明星,也不是专业的舞者,只是在镜头前欢欣起舞的普通大众,用自在的步伐和真挚的笑容沉醉于美妙的节奏,把平凡的日子跳出生动的旋律;用朴素的创造力和富有个性的表达,在轻快的舞步中展现出新时代的风采。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网络媒介推动网络文艺飞速发展,让舞蹈艺术从专业舞台的“庙堂之高”,走向人民大众的“江湖之远”。每个人都能在互联网上获得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现了人民大众朴素而生动的非凡创意。

让舞蹈融入生活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餐厅店员一起庆祝顾客的生日,为客人整齐划一地跳起“青海摇”;农民一家在乡村的田间地头庆祝丰收,齐步跳着配合节奏打拍子的“打歌舞”;刚刚顺利通过驾校考试的大一新生,模仿“科目三”的驾驶考试动作在考场前开心地起舞……这些快乐舞步被人民大众融入日常生活,成为生活趣味的写照。

纵观这三种具有特色的舞蹈,都具有某种大众喜爱的“蹦迪”特性,旋律简单,节奏强劲,动作炫酷,容易模仿。它们没有复杂的编舞,也不需要任何舞蹈训练,只要简单几步,就能在家中、在街边跟随动感的音乐律动身体,欢快起舞。这些舞蹈轻松易学,凭借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迅速“出圈”,走向世界,引发中国创意的全球共鸣。例如,“科目三”以其欢快的节奏和独特的舞蹈动作,吸引了许多外国观众模仿和学习,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网络舞蹈之所以能够成为潮流,离不开传播过程中每个人的个性化演绎,通过模仿式创新分享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理解。不论是展现日常劳作的肢体动作,还是与生活场景紧密结合的创意编排,这类舞蹈既不夸张也不华丽,但都带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使舞者和观者都能轻松融入其中、参与其中,共同表达生活带来的真切体验。

这样的共情表演打破了传统表演艺术中专业与非专业的界限,促成了全新的互动方式。在网络空间里,表演者和观众打破舞台的区隔,每个人既是观众,也是创作者,还是传播者。网络舞蹈的传播与流行,体现着大众对动感人生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平凡大众不凡创造力的生动见证。

让创作挣脱束缚

网络流行舞蹈因其创作自由度高、包容性强,为促进大众创造力的“生根发芽”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创作者可以抛开传统舞蹈既定的形式和规则,随心所欲地自我表达:通过视频剪辑技术更换不同样式的服装、切换不同场景、替换不同动作,无论是一个人跟随音乐即兴舞动,还是邀上三五好友在镜头前嬉笑玩闹,网络流行舞蹈给予了每位观众“二次创作”的权利,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跳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人们在二次创作的交流与互动中激发心灵的共鸣,收获珍贵的友谊。

“海草舞”“黑桃A”“大貔貅”……这些改编自网络流行音乐的舞蹈,得益于原作者对版权的开放态度,在社交平台上发起了一系列“合拍”“接力”的舞蹈挑战,鼓励用户参与互动。只要用户在屏幕的一端发起合拍,另一端的其他用户甚至能够超越语言文化、身份阶级的区隔,随意加入,与发起者一同跳舞,视频自动记录下属于创作者与观众的“共同舞步”。这种创新的形式不仅鼓励不会跳舞的人勇敢尝试,用身体语言表现别样的风采,还让人们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情感共鸣。

参与者彼此的“合拍”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动作复刻,而是直抵心灵的沟通与交流。网络流行舞蹈不仅是独立的短视频,更是跨越时空的集体创作成果。每个人都在这一开放的网络空间中找到展示自我的方式,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年龄的用户,无论是青春年少的学生、职场中的白领,还是公园锻炼的退休老人,都能通过这些舞蹈找到心灵的安慰和精神的归属。他们都在以自由参与的方式跳出自己的“天地”,抒发情绪,分享生活。

让个性拥抱时代

每一支网络流行舞蹈的背后,都体现着流行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碰撞。这些富有个性的创造证明了舞蹈不仅限于娱乐,更成为现代社会情感与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网络的连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舞步节奏中找到共鸣,并彼此探索和融合不同的文化元素。网络流行舞蹈成为一个文化交流的窗口,在无形中连接起不同地域的不同人群,将原本分散的文化脉络编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舞蹈生态,折射出社会大众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

比如网络流行舞蹈“手势舞”与“柯南动漫舞”,分别结合了游戏文化与二次元文化。某电竞选手在个人的社交账号上发布了自己跳“手势舞”的视频,憨厚的表情和灵活的动作形成有趣的反差,意外爆火“出圈”。这个电竞选手用他“有趣的灵魂”,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电子游戏不是整天埋头“玩物丧志”,而是一种深入年轻人的新型娱乐社交方式。改编自动画《名侦探柯南》的舞蹈“等一下,怪盗基德”近期也在全网爆火,这支舞源自动画中一个有趣的场景:柯南发现了基德假扮的身份,于是在身后叫住基德,揭穿了他的真实面目。某视频博主用AI技术让柯南跳了一支魔性动感的“青海摇”,做成一个舞蹈短视频,让动画人物栩栩如生地在眼前“蹦迪”,唤醒了人们对于《名侦探柯南》这部动画的童年记忆,一时风靡全网。

网络流行舞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容纳新鲜事物,以创新的举动展现文化的多元与活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互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曾经作为亚文化的游戏文化、二次元文化,在网络流行舞蹈的风潮中,逐渐融入主流,交相辉映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共同书写着新时代的精神。

新传媒时代,网络流行舞蹈正成为一个全球共享的文化现象,见证着普通人非凡的创造。从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大众创意出发,联通内心情感,融入时代精神,网络流行舞蹈展现了新大众文艺创作的无限可能性。这种自发的、包容的艺术表达,既是个体对于日常生活真实的情感反馈,也是对集体创作潜能的生动展示。

(张经武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戴昊辰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科研助理)

2025-02-07 □张经武 戴昊辰 1 1 文艺报 content78042.html 1 网络流行舞蹈见证大众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