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凤凰书评

编辑故事

徐 海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2025年1月底至2月初,正是农历新春之际,用一句老少皆知的春联祝福《文艺报》“编辑故事”版的所有读者和作者: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也是奇怪,甲辰冬和乙巳春交替之际,出现了不多见的冬天不冷、春天不暖的反常现象。过去的这个冬天风和日丽,冰、冻、雨、雪都不见了踪影。一月初,在北京一年一度的图书订货会上,遇到的北京朋友都看似问我、实则自言自语地问道:“雪呢?”而来自南方的我则不但未见到雪,连霜都没有见到。但春节长假刚过,人们急切地在“立春”后盼春时,却盼到了“春寒”:江南地区最低气温迅速降到了零下8℃。寒风凛冽,扑面割来。

本期作者,我巧合地请到了两位“名士”编辑——浙江的赵波和河南的耿相新。约完、读完两篇佳作,在寒夜中的我真有“暖风不知主编醉,直把杭州当汴州”的感觉。

赵波是我新年约稿的第一位名编,现系浙江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我和赵波相识有5年多了,见面次数不少。刚结识他时,他还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出版部的副主任。赵波举手投足间有名士风范,判断力、写作力极强。“浙江宣传”是浙江省委宣传部近年来打造的公众号,所发文章要求清新悦目地“说人话”(这个口号当然使许多其他的官方公众号躺枪),赵波是这个公众号的核心写手之一。通过赵波在“说人话”的“浙江宣传”公众号上和他的自媒体上的文章,我认识了“名士”风范以外的另一个“赵波”。我后来多次建议赵波到出版社、最好是浙江人民出版社去做总编辑,果然如愿。一年多前,他就任浙江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从赵波今天发我的文章,我看到了第三个“赵波”:一个年轻时曾驰骋于网络、昏天黑地的故事写作高手。

耿相新原任中原传媒和河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也是一副名士派头,潇洒的长发极具艺术家魅力。如果不是先知道头衔,仅知道他是我同行的话,我一定会认为他是河南美术出版社的社长或总编辑。

我和耿总共同参加过一些会议,也同台“献过艺”“说过人话”,深知他的出版理念和眼光深度,但河南出版同行与长三角出版同行交往较少(至少于我是如此),我对他的出版经历知之不多,两人几无交流。同样在今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我们在同一个酒店早餐时偶遇,相谈甚欢,我即当面约稿。蒙耿总爽应,我便隔三岔五地暗示他交稿,即使春节也没有放过他。

耿总的这篇文章,深入和盘托出了大象出版社是如何从一个仅做教材教辅的出版社变成教育与学术出版辉映的出版社的秘密,谈到了如何从出版一本本图书到做出数量庞大的重大学术出版工程的经验。当清晨收到他的稿件时,我激动地回了他8个字:“字字珠玑,句句有用。”

2025-02-17 编辑故事 1 1 文艺报 content78150.htm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