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期刊是文学新人崭露头角的舞台,许多青年作家都是通过文学期刊推介,为读者所熟知。新的一年,各大文学期刊纷纷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和内容,努力发掘和培养文学新人,为新时代文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积极搭建平台,助力新人成长
“新生力量是文学的未来,也是期刊的活力之源。2025年,我们将更加创新充实‘扬子江青年文学季’的形式和内容,继续保障青年作家笔会、青年作家批评家交流会、青年作家作品读者分享会等活动,让更多文学新人走入批评家和读者的视野。”《钟山》副主编贠淑红谈到,《钟山》长期致力于扶持文学新人,自2014年起,已成功举办十届“全国青年作家笔会”;2019年设立面向35周岁以下作家的“《钟山》之星文学奖”;2022年起与《扬子江文学评论》联合创办“扬子江青年文学季”……这些活动将青年作家、批评家和读者聚集在一起,力求搭建一个全链条、高水平的青年文学支持平台。
面向高校创意写作专业学生,《钟山》于2022年特别新设“发现·创意”栏目,发掘青年文学人才,鼓励青年文学创作。2023年该栏目刊发的龚万莹中篇小说《出山》备受关注,入围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推荐作品名单。2024年推出的水溶《狗肉进不了大上海》、杜峤《破镜记》等作品,也产生了较好影响。2025年,“发现·创意”栏目将继续为文学新人的亮相和成长提供舞台。
2025年,《四川文学》将继续在培养文学新生力量方面下功夫。“在诚实的基础上有视野、有厚度,有优秀的语言和结构能力,就是《四川文学》非常欢迎的优秀作品。”《四川文学》主编罗伟章表示,目前的文学创作,除受到生活同质化的挑战外,还受到AI的挑战。《四川文学》特别珍视对个体经验的挖掘,希望写作者通过个体经验的细节来展现根深叶茂的想象力,呈现无法被数据编码的情感世界,自然反映时代风貌。“作家的原创力源于自我的觉醒,那些最为朴素本真的灵魂,既是创造力的起点,也是创造力的核心。”据介绍,新的一年,《四川文学》将与《青年作家》共同发起“小说家星火计划”,重点关注面向生活发声的青年小说家。
聚焦青年作家,拓展创作视野
《天津文学》于2025年第2期全新开设新人推荐栏目“黄金一代”,两位分别出生于2000年和2006年的作者携新作亮相。据《天津文学》主编尹学芸介绍,该栏目面向“90后”“00后”新人创作者,重点关注高校创作专业的学生,每期刊发两位作者的原创作品,并配以青年批评家的点评。此外,《天津文学》常设栏目“新实力小说家”“新实力诗人”将在新一年持续发力,并增设“新实力散文”栏目,继续聚焦尚未被充分发掘的中青年“准新人”创作者,刊发作品的同时配发创作谈和评论文章。
2024年,由青年批评家贾想主持的“数字时代”栏目在《天津文学》刊出后,受到多方关注。该栏目聚焦数字媒介与网络文学文化现象,邀请青年研究者、新人批评家及高校学生从媒介批评角度切入时代现场、探讨新兴话题,如2025年第3期将围绕“电子游戏”展开讨论。
2025年,《山西文学》继续秉持扶持文学新人的宗旨,将重点打造由青年作家顾拜妮主持的“步履”栏目,每期推出一位青年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并配发创作谈和同期评论。同时,对2019年以来在“步履”栏目上发表过作品的优秀青年作家进行采访对话,回顾他们的创作历程,分享他们的成长经验。
此外,“初声”栏目新的一年也将继续挖掘山西本土青年作者的创作潜力。该栏目不限题材,鼓励青年作者大胆创新,尝试各种文体。“通过这一平台,山西青年作家获得了更多发表作品的机会。栏目还将邀请资深编辑、专家对作品进行专业点评,帮助青年作者切实提升创作水平。”《山西文学》执行主编陈克海谈到,由青年诗人张二棍策划并主持的“大学生诗歌小辑”也将在《山西文学》上不定期推出。该小辑聚焦全国大学生群体,挖掘高校诗歌创作人才,旨在为校园诗歌创作注入活力,推动诗歌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与发展。
青年作家是《长城》编辑部特别珍视的文学力量,2025年,《长城》将在发现和扶持文学新人方面作出更多扎实有效的努力。“一方面不因年龄而降低标准,并非年龄越小越倾斜,而是始终将作品的文学内涵、表现力和审美品质作为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坚持不拘一格的理念,鼓励多样化创作。”《长城》主编李秀龙告诉记者,《长城》将在“新锐”“冀军新实力”等栏目推出多个“新人佳作”小辑,并配发青年评论家针对具体作品以及青年写作相关话题的评论文章,从而鼓励和引导青年写作者追求更高创作水准。
“我们鼓励青年写作者追求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表现新一代青年独有的生存际遇、精神寻求、个性自我和心理趣向,也鼓励他们敞开自我、拓展视野,增强对时代内涵的体察和对时代精神的探究。”李秀龙说。
发挥高校优势,培育文学新苗
2025年,《青年文学》将继续以关注青年文学创作、推出文学新人为己任,更好扶持青年作家。从“推荐”到“灯塔”,从“现在出发·小说专号”到“新作家专号”,这些特色栏目和专号将在新的一年继续强化,阶梯式展现当代青年作家特别是新人作家的创作风貌。
2024年,《青年文学》联合全国高校共青团组织、文学院、文学社团,集合专家学者资源,先后赴上海团市委、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地开展学术研讨、主题讲座、作家论坛等文学活动。新的一年,《青年文学》将继续与各高校团委加强合作,深入开展文学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文学讲座等形式,进一步构建文学期刊与高校合作的新模式,推动文学创作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更好发挥教育与文学春风化雨的作用。
2025年,《青年文学》还将与《诗选刊》杂志共同举办“诗致青春·全国大学生优秀诗作展”,面向全国各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征稿,入选作品将以专栏形式分批发表。“今年第2期杂志推出了5位在校诗人的11首(组)诗作,到年底,我们计划推出30位优秀在校诗人,让更多诗歌新力量被发现、被看见。”《青年文学》主编张菁如是说。
“2025年,《草原》将继续秉持关注、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的传统,以文学阵地为载体,以文学活动为依托,持续关注文学新人成长。”《草原》主编阿霞介绍说,2025年第1期推出的“北中国诗卷·全国大学生诗展”栏目,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乃至国外高校学生的优秀诗歌作品,聚焦青年一代的创新表达。该栏目自2023年创办起,已先后刊发150余位青年诗人的诗歌作品。
新的一年,《草原》还将交替推出“草原骑手·00后”和“草原骑手·多文体”栏目,充分激发内蒙古本土青年作家的创作潜能,深入发掘更多文学新锐。为持续强化“草原骑手”的品牌影响,12位青年作家的中短篇小说作品将于2025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草原十二骑手’作为一个文学群体,集中呈现了内蒙古小说在当下的创作样态、审美趋向和地域特色,势必会建构起独具魅力的文学景观。”阿霞表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对青年创作人才的持续培养,是建设高水平文学人才队伍、激发新时代文学创新创造活力的有力保证。文学期刊作为推动新时代文学繁荣发展的重要阵地,始终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通过创新机制、拓展平台、整合资源等多项举措,重视对青年文学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多维度推动文学生态良性发展,有力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文学的未来属于生机无限的青年创作者,只有不断加强理念创新、建设专业平台、营造健康生态,为青年作家提供广阔舞台,文学期刊才能真正成为培育精品的沃土、锻造人才的摇篮,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持久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