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书香

在海洋深处洞察陆地人生

□毛德良

《梦潜》,禹风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24年10月

禹风的潜水题材小说集《梦潜》上市后,在当当、小红书和豆瓣等平台受到读者关注,当当发布的《梦潜》海下漂书视频也引发年轻人的喜爱。不过,这部小说集能获多个文学奖并被文学选刊广泛转载,并非仅靠时尚元素,其真正魅力在于作者开创的全新文学视角——在海洋深处观察人类习性,进而反观陆地生活方式。

小说集共收录7篇中短篇小说,虽取材各异,但主题统一,可当作一部主题连贯、情节如钻石棱面般连续变幻的长篇来读。首篇《梦潜》便点明主旨:大城市沉没,人们若想回归旧日生活,需潜入水下,且海水与泪水皆咸,暗示城市是被泪水淹没。

《下降流》曾登上2019年收获文学排行榜,它提出“选择就是解决问题,意义在于结束难以忍受的现状”。陆地上棘手的难题,在海底或许会迎来终结。比如一组多年的三角关系,在下降流引发的海难中得到解脱,海中强者将生还机会让给弱者,而作为三角关系强者的海中弱者,此后能否安心守护感情,引人深思;另一对主人公更为复杂的心理问题,也在生死抉择中得到治愈。

《洋流》直接对陆地人类伦理发起冲击。塞班岛一位导潜带领4对夫妻下海,遭遇强大海流被带向外海。导潜为报信,将夫妻们“遗弃”在海面。黑夜和鲨鱼群带来恐惧绝望,陆地上维持的体面瞬间崩塌。在这极端情境下,被践踏的伦理要求正义,两对夫妻不仅要直面死亡,还要面对比死亡更可怕的清算,其他人也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堪称大海中的莎士比亚剧目。

《跟姑妈去看小象》将潜水题材的创作自由发挥到极致。一位少妇想在夜潜时一去不归,向初恋情人求助。他们的初恋虽被拆散,但远赴重洋的经历赋予了新视野和可能,消解了分离的悲剧色彩。得知少妇想潜入沉船献祭另一段感情时,初恋回忆起童年经历——差点遭遇的致命车祸和动物园里站着睡觉的小象版纳。他意识到生命是一次次幸存,于是陪少妇夜潜,并答应处理后事。在海下,他看到小象版纳,也找到了幸福的转折点。

禹风的这些小说情节逻辑自洽又出人意料,文字唯美,充满哲思,如间歇性热泉般不断涌现。能取得这样的文本效果,得益于作者首创的“海基视角”,这一新颖视角独具魔力。

若对7篇小说分类,按故事节奏划分较为合适。不同节奏的故事相互映衬,各有魅力。《下降流》《洋流》和《跟姑妈去看小象》这类带有悬念的故事,考虑到现代读者类似观影时追求快节奏的习惯,需要紧凑推进情节。而《沉船加那利号》《沉鱼》和《梦潜》则具有独特魅力,拒绝被改编成剧本。《沉船加那利号》以友谊为主题,《沉鱼》和《梦潜》展现出如《茵梦湖》般屈服于时代潮流的唯美爱情,强大的悲剧性是禹风小说的一贯风格。以《沉船加那利号》为例,在寻宝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寻宝哑谜推动着故事发展。哑谜多次出现后引出新译本,进一步推进悬念,故事节奏逐渐加快,最终揭示出意想不到的真相。故事结束后,读者既满足于悬念的解开,又对友谊主题带来的怅惘感久久难忘。

《沉鱼》情节相对简单:潜水船遇风暴,一位潜水高手下海救落水客,却捞起旧爱。这篇小说成为禹风寄托诗意的空间,他将时间融入空间,文末的诗句“这仿如田野上淡红色的稻花 都在夏日雨前的墨色中慵懒地低飞……”为这段爱情增添了浪漫与忧伤。在这些小说中,城市常被描绘为充满罪愆,或许沉没才是归宿,而渺小真挚的情爱则如大海中的珊瑚碎片,虽脆弱却不会消亡,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的向往。

潜水运动让人体验到如鱼般的生命状态,但多数人只是欣赏海底风光,很少有人借此反思陆地生活。禹风的小说却反其道而行之,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在他的小说里,潜水者身处危险环境,这种环境逼迫人们吐露平时隐藏的心声,撕下伪装。《深处》是七篇中唯一以自由潜水为背景的小说,有显性主角唐唐和隐性主角赵蝌蚪。唐唐是新时代的人,虽凭借自由潜水技能获得财富和家庭,却无法在陆地找到幸福,他需要潜入内心深处去理解人生。他的师父赵蝌蚪同样有内心的深度,试图营救被困在时间和空间里的姑娘。这篇小说蕴含生命哲理,传达出只有深入探索自身所处环境,才能理解命运的深意,体现出一种冷峻的哲学思考。禹风通过潜水题材,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首创的“海基视角”,让我们突破陆地生活的局限,洞察到陆地人生的种种局促与复杂。他的小说提醒我们,想要理解自身,需先理解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入海洋,难以看清陆地生活的全貌;不知鱼之乐,也很难真正感悟人类生活的辛苦。禹风的潜水小说,为文学创作和读者思考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深度。

(作者系上海电影制片厂制片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编导专业负责人)

2025-02-24 □毛德良 1 1 文艺报 content78251.html 1 在海洋深处洞察陆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