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作家喻虹的儿童散文新作《翅子之心》以白鹤为核心意象,对于中国内陆湖泊、动植物和人之间的新型生态人文关系作出了散文化的叙写。白鹤的自然属性、文化意象以及人文气息,很好地在散文中融为一体。白鹤是候鸟,从破壳而出到振翅而飞,要经历无数磨难。它们从西伯利亚不远万里向南迁徙,一路成长,历经艰辛,却不改初衷。散文通过对栖息在湿地的白鹤的观察,写出了它们独特的生活习性、捕食特征以及步型、体态与舞姿等,让读者感受到白鹤作为古老物种的珍稀与宝贵。与此同时,在鄱阳湖退耕还湖、禁渔之后,自然生态发生了很大的改观,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在这片乐园中繁衍生息。散文多次引用古典诗文中关于白鹤的记录,比如《诗经》中的“嘤其鸣兮,求其友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唐诗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上九霄”……这些附加在白鹤身上的文化和历史意蕴提升了文本的厚度。
散文叙写了年长的白鹤“风”在获得人类救助之后,带上了金色脚环,由此科研工作者得以万里跟踪。散文以拟人的方式讲述了“风”的故事,它作为领鹤,像风一样飞行,拥有勇猛强健的体魄。动物形象是与鄱阳湖互为参照的,“风”作为有阅历的白鹤,与鄱阳湖有着深厚的渊源,在拟人化的叙述中,“风”成为必须守护的那一抹白的代表与典型,它在蓼花丛中倒下的那一刻,生动地演绎了作为鹤的高贵、优雅与从容。而“小白”可以视为是新时代的白鹤典型,作品生动地摹写了“小白”在丰饶安全的保护区的生活,还有它与鹤爸、鹤妈的亲子感情,一家人对领地的守护以及它与“风”的友情。通过“小白”的拟人化描写,呈现了鄱阳湖在新的生态理念观照下发生的巨变,表达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观念。
散文分为星光、晨光与阳光三个部分,紧扣主题行文。“翅子之心”的“翅”,既是写白鹤的翅膀,也寄寓着人类的愿望。故事中有一个爱画翅膀的小男孩小宇,小宇为什么爱画翅膀?这些画为什么会被放在文化馆展览?文本通过小宇和他的一系列关于翅膀的绘画,表达了动物、大自然与人类共同的对于自由、美好的向往。翅膀是用来飞翔的,代表对天空和自由的向往。散文描写白鹤的飞翔,我们看到的却是白鹤们为了飞翔而艰苦训练,为了抵达目的地付出艰辛,为鹤舞优雅而无数次练习……同样,为了鄱阳湖的良好生态,人类也付出很多。数十年来,有人种藕田,有人跟踪拍摄鹤群,有人潜心研究白鹤,有众多志愿者坚持做各种护鸟和救助鸟的事情……为了白鹤的自由飞翔和万里迁徙的完成,在白鹤、鄱阳湖和人类的共同努力之下,才有文本所呈现的鄱阳湖自然生态的生机盎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友爱。
儿童散文《翅子之心》叙写了白鹤、鄱阳湖与人的多重关系,展现了不同历史时空中的不同场景和故事。散文以含蓄而真实的笔触回溯了曾经滥用资源、破坏自然的历史,随着富裕文明的到来,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今,在鄱阳湖湿地有着特地为白鹤种的藕田,有漫天播散的玉米粒,有引导它们夜晚栖息的灯光,呈现出相互包容的生态与人文景观,也能引导孩子们在阅读中养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观。
(作者系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