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共同给我主办了一个画展,紧接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去年又给我出版了本《冷砚斋诗画集》,为什么我一个新安人要去广西办画展、出版诗画集呢?借此我想以“凡说”之名谈一点关于人、艺、事的薄见。
我们历史上的前贤圣达,常常用“游于艺”“惜墨如金”劝告自己。“游于艺”之“游”,按照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所说,“游者,玩物适情之谓”,有想象空间,也有好玩、游戏的成分。星河天际、山川湖泊、花木野果等,皆可“游”也。不过,圣贤文化告诉我们:好玩里面还要有真性情,在从容之境中涵泳性情。这里所表达的美学核心是与庄子的“与造物者游”同样的情感过程。而后者“惜墨如金”讲的是读书人不轻易浪费一张纸、一滴墨,同时也折射出品行、气节等。正如司马光《训俭示康》云“俭,德之共也”,讲的就是节俭是各种好品行、好德行共同的特征。它们同出一辙,相承一脉。这些经过大浪淘沙的经典,才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好东西。
韩非子云:“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我用绘画写诗的方式,将内心深处自然地表白于笔下,对世人进行形象的游说,从而达到自己满意的目标和精神境界。这种“凡说”揭开了韩非子“凡是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用我的说法适应他”的内在深意。同时,此处“凡说”又有另一层“凡者之说”的意思,“凡者”,平凡的人、朴素的心,也指工匠精神。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美、风俗美,由此构成了华夏文明的多样性。新安画派与漓江画派,虽地处两方,地理环境不同,人文科学也不同,但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似性,成为华夏文脉薪火相继的最好诠释。如明末清初苦瓜和尚石涛,原名朱若极,广西桂林人,而他大半生“游”于新安,最好的作品都是在新安创作完成的,包括《石涛画语录》。我秉着学艺贵在“亲承謦欬”的理念,去广西办画展,去学习、交流、借鉴、缅怀,饱含对先民文化精神的瞻仰、崇敬之情,希冀从广西世代传承的文化宝藏中汲取营养,获得如雕塑般有力的思想。这也成为我在广西出版诗画集的原动力。
南朝画家、绘画理论家宗炳由此得妙悟“澄怀味象”。“澄怀”,虚静空明之心境;“味”,意在享受、快活;“象”,自然山水的审美形象,可以是纹理清晰可见的自然造物,也可以是神情意态里的无尽气象。希望“凡说”画展后的这本《冷砚斋诗画集》能以画中诗境、艺境、心境、意境,让观者神与画游,复得“澄怀味象”四字。
我以“凡说”之名办画展,以“冷砚斋诗画集”之名出版专集,就是本着“诗画同源”的朴素之心,歌颂生活美、劳动美、自然美。我们使用着祖先的方块字,以或象形、或指事、或会意、或形声的方式,延续灿若星河的中华汉字文化;我们拿着先人的笔墨纸砚,以“勾、皴、擦、点、染”的技法,续绘千年的文化篇章。这每一笔、每一画萌生的诗情画意、笔墨情趣,都是对传统的致敬、对未来的期许。这也是拙集出版的意义所在。
(作者系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美术教育研究》学术期刊主编、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