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以为“西兰卡普”是个外国名词,后来才了解到它是湖北恩施等地的一种织锦,属于土家族人手工制作的非遗作品。土家人的织锦技艺可追溯至四千多年前的巴人部落。湘鄂地区的土家先民使用丝、棉织出峒锦、峒被、峒巾;川、黔地区的土家先民则以麻代丝,织就“斑布”制衣。土家人“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并饰以花纹图样,呈现出“鹤、凤、花鸟之状”,织就的彩布、制成的衣裙更是“衣裳斑斓”。据史书记载,“土妇善织锦,裙被之属,或经纬皆丝,或丝经棉纬,挑刺花纹,斑驳五色”。织锦戴于头顶尽显美丽,穿在身上华贵典雅,铺在床上富丽堂皇。在土家语中,“西兰”意为铺盖,“卡普”意为花朵,“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在湖北恩施,“西兰卡普”不仅是织锦的名称,还是两位土家族青年男女的名字。男子名为卡普,女子名为西兰。西兰美丽善良、忠贞贤淑,卡普英俊勇敢、正直能干。
美丽的山水,一定有美好的爱情发生,故事在画卷中展开。古朴而经典的吊脚楼依山傍水而立,精美且绚丽的西兰卡普如长卷漫舒。清江两岸,武陵山区,勤劳的土家儿女与各族同胞情同手足,他们一同渔猎、耕作、采樵,安居乐业,其乐融融。清江轻歌曼舞,从悠久的远古飘来,在氤氲中弥漫开去,如歌的慢板,行走在亿万年的苍翠中,不知道是一江清水洗翠了满目的青山,还是绵延滴翠的山峦染绿了江水。只有时间在时光的映射下,走着亘古不变的步履,只有时序在时空的舞台上,架构天地之间的方木圆柱,静候神秘的主角。古朴在等待生动,永恒在静听灵动。
此刻,只在此刻,一缕悠扬,一丝缠绵,从清流天边、白云生处飘来,缥缈如天籁,让人心动。山在听,云在看,啁啁啾啾在张望,呢呢喃喃在踮脚。只有“咔嗒、咔嗒”不等待,把古老的节奏、苍老的声音,拉到了现场、你的跟前,放大。是的,那“咔哒”声来自一台织锦机。年迈的妇人端坐在织锦机前,像一尊故事,从上古走来。她的手里织着西兰卡普,残黄的故事,新鲜的色彩,在延续。那绵长的丝线,宛如一条绵长的清江,是一段故事的引线。金线与银线,金梭与银梭,交织出故事的主角。
主角是美若仙子的西兰,西兰是碧水青山的主角。采茶武陵山间,顾盼夷水江畔。青山在引吭高歌,绿水如旋律萦绕,姑娘的笑语欢声,是美丽的音符在跳跃。忽闻高亢的峡江号子,从奔涌的波涛中迸出,穿云裂帛,回荡峡谷,澄练如洗星飞扬。龙船在波涛中行进,纤夫弓行,崖壁嶙峋,惊涛骇浪鼓荡着逆水潜流,力量与力量在较劲,吭唷与嗬嗬在攒力。挺立船头的,是壮实的土家族后生卡普,一如千年之前劈波斩浪的巴人首领廪君。他挥手间江涛翻滚,他举足间平涛千顷,他翻覆之间的风云际会气象万千,把西兰姑娘看呆了。卡普是千寻峭壁的主角,主角是坚强勇敢的卡普。美丽的西兰与英雄的卡普在江边邂逅,第一次相遇便是惊涛三丈,第一眼对视便是弱水三千。山情水意化作一盅香茶,万千绚丽集于一方织锦,搁在腰上,戴在头尖,披挂在身上。红尘流水,有山则止,游龙惊涛,有凤来仪。山对山来崖对崖,云叠云来水连水,歌舞是热烈的表达,织锦是美好的信物。“阳雀叫那个抱着嗯呐哥”,妹娃子要哥推过河。卡普与西兰,犹如盐水女神和廪君,跨越时空的爱情重现,幸福的航程从远古启帆。相会月光下,相约天地间,只等月圆花好时分。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打破了这份美好。龙船在翻涌肆虐的恶浪中飘摇,船身遭受风摧浪击。勇敢的卡普奋不顾身冲到江边,试图稳住船体,却被一阵狂风卷入江中。美丽善良、忠贞不渝的西兰悲痛欲绝,但她坚守对卡普的承诺,毅然决定如期筹办婚礼。就在极度悲伤之时,历经九死一生的卡普竟奇迹般归来。西兰喜出望外,众乡亲亦欢欣鼓舞。最终,西兰与卡普携手步入婚姻殿堂,绚丽的西兰卡普作为爱的信物,见证着他们甜美的爱情与长久的幸福。
对,《西兰卡普》是一部剧,一部表现西兰与卡普爱情故事的歌舞秀,让你兴奋激动欢快,又让你潸然泪下心疼不已。恩施土家族的民间传说、民族歌谣、民俗故事构成了全剧的主题与框架;土家族的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服饰、手工艺搭建起全剧的主体内容与情节脉络;土家族的传统建筑、婚丧嫁娶、衣食住行、节庆礼仪则成为贯穿全剧的核心要素;峡江纤夫号子、哭嫁歌、“撒尔嗬”、咚咚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和民族器乐,更是为全剧增添了诸多精彩亮点。深情款款的《龙船调》《六口茶》《门前一口堰》等经典民歌,令人心旌摇荡;八宝铜铃舞、摆手舞、茅古斯等传统舞蹈,使人热血沸腾;土家婚俗中请媒、定亲、拜年、备嫁、哭嫁、迎亲、拦门、背亲、起轿、拜堂、闹新房等程序,充满热烈奔放、欢乐祥和的氛围,意趣横生。
清江水湍湍,武陵山巍巍,一段缠绵刻骨情,一幅美丽幸福锦。《西兰卡普》是一部土家族风情的文化史诗和土家儿女的爱情史诗,是一部书写在西兰卡普织锦上的爱的赞歌,是流淌在土家族儿女心中的诗与歌。
(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