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杨 刘雅) 6月14日晚,一场由两岸艺术家联袂创作、致敬经典、跨越古今的音乐会——海峡两岸文学论坛“文学之夜”诗歌音乐会在福建厦门奏响。音乐会由台湾音乐家杨慕担任音乐总监,来自海峡两岸的50位音乐家、艺术家共同参演。
从《诗经》《楚辞》的古老吟诵,到唐诗宋词的典雅韵律,从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戴望舒的《雨巷》,到当代诗人余光中、三毛、席慕蓉、严妍、颜艾琳的作品,30多首两岸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诗歌和校园民谣在浅吟低唱中渐次登场,以当代方式致敬绵延千年的中华诗歌传统,诠释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厚底蕴,描绘两岸共有的精神家园。
“文学的四季”是音乐会的一大主题,“立春”“小满”“网住一季秋”“大寒”分别对应着春夏秋冬,四季更迭。音乐会导演郑冬梅说,牢牢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内核,才能凝聚两岸共同的创造力,让中国原创音乐扎根于世界音乐之林。
音乐会现场,演奏者用南音来演绎余光中的《乡愁》,这一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的艺术形式与中国现代诗歌完美融合。该作品由国家级南音非遗传承人卓圣翔谱曲,福建省非遗传承人罗纯祯演唱,深深打动了现场的两岸作家。
海峡两岸文学论坛“文学之夜”诗歌音乐会由中国作协港澳台办公室、福建省文联、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作协港澳台办公室一级巡视员李锦琦,翔安区委书记李毅,以及来自海峡两岸的知名作家、诗人、学者及青年参加活动。翔安区委副书记、区长沈晓文表示,此次活动以音乐形式赋能文学,必将进一步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与情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