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版:专题

学习柳青

□贾平凹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柳青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作家,自《创业史》问世后,一直受到社会广泛的喜爱和追捧,尤其是新时期以来,上至国家领袖、下至普通的读者,柳青是最有话题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面旗帜,成为一种精神,作为陕西人、陕西作家,这是我们最引以光荣和自豪的。纪念柳青、研讨柳青、学习柳青,这方面的会议,这些年我们已经召开过四五次,但关于他的话是说不完的,越是深入了解他、阅读他,越有感慨和启示。

一、关于柳青对党和党的事业的信念。柳青是一位作家,更是党的一名干部,对于党和党的事业忠贞不渝,他在陕北的时候,遵照党的号召参加革命,以手中的笔写下了《种谷记》《铜墙铁壁》等作品。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来到西安,为了真实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他毅然决然地到长安县深入生活,在长安县皇甫村的10多年里,他是以作家身份去的,却并不仅仅是为了创作去收集材料、构思作品,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村里。他是村中的一员,又是群众眼里的“柳书记”,作为村中一员,他穿着农民衣,吃着农民饭,干着农民活,走家串户地解决民事纠纷,参与红白事,制定村规民则,编农耕顺口溜。作为“柳书记”,他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下去,把群众的需求和意见反映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党的重要会议上称道的就是这一点,对党和党的事业的忠诚贯穿于他的一生。我们在学习柳青的时候,长期以来都是以作家的身份来看待的,而往往忽略了柳青作为一个党员干部这一点来对待他,他为什么能在皇甫村一待就是10多年,为什么他能对当时的社会有深刻的洞察和准确的把握,而又把这些表现在他的作品中,为什么能在当时众多的深入生活的作家中脱颖而出?这当然取决于他的才华与能量,更取决于这个人的党员和党员干部的素质与觉悟。

二、柳青为人民写作的立场。柳青是“深入生活”的典范,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但是为什么当时那么多作家也都在挂职,而柳青一下去就能待10多年,完全把自己融入到那里去,又写出了《创业史》?我们现在也深入生活,方式方法多样,有采风的,有挂职的,也有不同的身份,也有不同的声音。这里边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为什么人写作的立场。如果树立了坚定地为人民写作的立场,那就必然能到人民当中去,全身心地投入他们,了解他们,同时校正自己,再文学地反映他们。现在为人民写作成为一种口号和说辞,而不是生命的需要和文学的需要,那就必然不愿意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到社会主流中去,去了也只是走马观花,仅仅看到一些奇闻异事,看到一些风俗习惯,收集一些素材,而采风和挂职完了还是写自己的那些小感情、小故事。所以说有了坚定地为人民写作的立场,才可能自觉地、有激情地、有感情地深入生活。

三、柳青对文学孜孜追求的态度。同现在相比,20世纪50年代作家在文学土壤和文学环境上是相当差的,尤其陕西本土作家,他们都是从革命年代过来,没有受过正规的文学训练。但柳青的《创业史》除了它的政治思想性、人民性达到了一定高度外,作品的人物丰满、细节传神、心理描写精彩、语言结构奇特,又是怎么做到的呢?我前不久又读了一次《创业史》,感慨颇多。我觉得他在文学上有极大的抱负,他追求写大作品,才能静下心来深入生活,他追求写大作品,才吸收借鉴了那么多先进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技巧,单从他的叙事方法上就能一目了然,那种心理描写和语言的结构,和同时期作家是不一样的,他读过相当多的外国作品,吸收借鉴了很多,而在表现中国的农村生活时,又融合得那么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以上这三点是我认识的柳青的文学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成为当代文学库中的重要遗产。这种精神影响了我们陕西几代作家,今后还要再研讨这方面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梳理、进一步挖掘、进一步明晰,继承和发扬下去。

随着社会的进展,作为作家,我们弱化和丧失了太多独立思考的能力、辨别真伪的能力、保持创作热情的能力,甚至真正阅读的能力。市场化的写作、投机性地写作,化学类的施肥和各种添加剂的使用,使我们的文学土壤越来越板结,所以我们要向柳青学习。学习柳青,不是一个口号,不是光嘴上说说,说完了自己原来怎么干还怎么干,而是把柳青作为一个典范、一个标尺、一面镜子来反思反省自己,把我们自己的文学写作搞好,把陕西的文学事业搞好。

我有一个比喻,如果把陕西文学比作秦腔音乐班,柳青是敲板的,他给我们定了调子、引了路数、打了节奏,所有的乐器,包括板胡、二胡、锣、铙、笛子、箫、铃都得响起来,陕西的文学秦腔就是和声,就是大戏。

2019-12-30 □贾平凹 1 1 文艺报 content52873.html 1 学习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