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版:专题

扎根人民生活,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审美共同体

□段建军

柳青是一位有着坚定的扎根意识和明确的共同体观念的作家。他寻找生活根据地,在根据地里扎根,了解根据地中人民的感觉、情感和愿望,目的是要和那里的人民群众建立情感共同体,思想共同体,为人民共同体打造精神家园。并以此为基础,和天下所有与根据地人民有着共同境遇的人民进行同谋共感。他深知,作品都是为人民创作,让人民阅读,在人民的欣赏活动中实现艺术价值的。离开了人民的阅读欣赏,文本就变成了作者的自言自语,没有任何的价值与意义。作品要被人民阅读欣赏,作家必须懂得人民,深入人民生活实践,体验人民的实际人生,与人民形成感觉相通、理想相近的生活共同体。进而,站在艺术的立场,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审美创造和加工,为人民建构一个既能满足他们审美需要,又能激发他们审美理想的艺术世界,让读写双方在此形成一个审美共同体。

扎根群众之中,为审美共同体奠基。柳青终生奉行“要想写作,就先生活”的原则。他认为,写作既是作家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又是与读者进行的一种对话活动。任何生活都是在人群中,而最广大的人群就是劳动人民。作品想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形成影响,作家必须了解人民的感受、要求和愿望。必须懂得人民的话语规则、阅读水平和审美理想。这就要求作家深入扎根到人民的生活之中,与他们结成感同身受的生活共同体,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他说:“深入生活,改造思想,向社会学习。这是文学工作者的基础,如果拿经济事业和文学事业比的话,那么,这个就是基本建设。”为了搞好这项基本建设,作家必须在自己选定的读者群体中给自己建立一个根据地,在根据地里扎根,与根据地的人民(未来作品的读者)建立一种感同身受的关系,从中摄取和消化自身缺少的人生经历及艺术营养,丰富和壮大自己的生命感以及艺术感。中国当代文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作家只有把根据地建立在人民群众生活栖息的地方,才能深入地亲历人民大众生活现实,体验人民大众生活苦乐,感悟人民大众生存需求。才能真正做到不仅通过作家自己的思维,而且通过全身心的感觉,捕捉到人民生活的丰富内涵、纯真本质和独特形式。才能塑造出鲜活的人民形象,传达出本真的人民声音,为在人民中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积蓄丰厚的创作资本。

研读中外名著,提升自身审美素养。作家的初心是创作有温度有价值的作品,他深入生活的目的是要用自己的艺术来介入并丰富人民生活,并在艺术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地位与价值。因此,必须向前辈艺术家学习,与艺术大师们构建一个艺术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培养自己的艺术感觉,敏锐自己的艺术眼光,开阔自己的艺术心胸。这就要求作家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把自己从生活实践中抽身出来,从对生活世界的依赖关系中剥离出来,让自己变成一个自由的艺术主体。这样,既为自己从容地观照、剖析、玩味生活世界创造空间,又为自己自由地建构诗意的对象世界夯实基础。作家每天从生活世界抽身,置身艺术世界,接受中外名著的熏陶和滋养,让自己牢记审美地把握和改造世界的使命。柳青认为,带着艺术创造初心深入人民生活的作家,最理想的状态是:一方面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另一方面又和中外名著保持联系。与中外名著保持联系就是通过学习前辈作家艺术家的作品,与前辈艺术大师形成审美共同体。为人民创作的作家,只有通过学习前辈作家的眼光、技巧、艺术境界,与前辈艺术家建构一个审美共同体,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提高人民的审美能力,在人民中创造出新的更高的审美需求。柳青为此反复研究曹雪芹、施耐庵以及肖洛霍夫、海明威等中外优秀作家的作品,从中汲取艺术营养。通过在艺术共同体中与前辈艺术家对话交流,把自己由世俗的人熏染成一个艺术的人,一个审美的创造者。从而与前辈作家在艺术共同体中对话和竞争,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提升人民的审美鉴赏能力。

探索创新方式,建构人民满意的审美共同体。柳青虽然不是形式主义者,但他推崇创新,倡导创造。他认为新的创作方法对于激发读者的阅读欣赏兴趣,满足读者的阅读欣赏乐趣,进而建构读写审美共同体,非常重要。他说,“一个写作者,当他完全摆脱模仿的时候,他才开始成为真正的作家。独创性——从形式到内容。”柳青从4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不断向生活学习,向前辈作家学习,到写《创业史》的时候,逐渐摸索出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艺术方法,他称之为“演小说”的方法,即从作品主人公的角度,看天地自然和社会人生,让天地自然和社会人生都打上主人公感觉的烙印,染上主人公情感的色彩。他认为这种“演小说”的方法优于传统的“说小说”的方法。说小说的方法,让作者自己站出来进行叙述,把小说变成作者的独白,因此不是好方法。

柳青作为一个杰出的作家,他明白,不论哪一种小说,都是作家将生活加工提炼改造升华而成的艺术品。他说,“从生活到艺术,必须经过作家思想感情这个孔道。这个孔道是必经之路。感觉是这个孔道的第一座门。事物必须经过作家的五官感觉和精神感觉,进入作家的思想感情的孔道。思维是这个孔道的第二座门。事物必须经过作家的思维(分析,批判),出于作家思想感情的孔道,而变成了艺术品。”文学作品是作家本人的创造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者必须把作品变成自己的独白。艺术创造有它自身的规律。小说不是对人物所经历的事件经过的报道,而是以人物心理的、思想的和行为的活动表现人的命运的艺术。在表现人物的遭际和命运时,是从人物的角度来表现,还是从作者的角度来叙述,柳青认为,这有一个主位和宾位的分别。以作者为主位来叙述人物的身份和遭遇,人物占据宾位,作者喧宾夺主,把小说变成了作者的自我表演。“以人物为主位,字里行间渗透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情绪,这就叫表现,而不是叙述。恩格斯所说的:作者越隐蔽越好,实际就说的这个意思,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喜剧、电影里叫演,演电影,演戏。作家要演小说,不能说小说。”

2019-12-30 □段建军 1 1 文艺报 content52880.html 1 扎根人民生活,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审美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