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版:专题

人民作家柳青

□邓 凯

昨天傍晚来西安,飞机一进入关中平原上空,一团一团的云雾就来接机了,明知道下面就是八百里秦川,可就是云遮雾绕,难见真容。这让我想起一种类似的情形——当一位作家置身于国家、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洪流中,他需要面对许多全新的、充满未知的重大时代命题,难免会有云里雾里的感觉。怎样腾云驾雾,如何拨云见日,如何敏锐地捕捉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矛盾,并用恰当的方式在作品中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对很多作家来说,都是巨大的障碍。但是,柳青做到了。

很少有一部现当代文学作品能像《创业史》一样,引起半个多世纪绵绵不绝的回响。文坛争阅《创业史》,春风到处说柳青。文学界、批评界、影视界、舞台艺术表演,柳青已然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自述《我的文学情缘》中回忆说:“王愿坚跟我讲到柳青。他说,柳青是一个陕西作家,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他的《创业史》很多素材就是从那儿得来的。王愿坚说,我为什么要跟你说这一条呢?你们这些人都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人,柳青可以做到中央或者陕西省的一个文件发下来,他会知道他的房东老大娘是哭还是笑。如果你们对人民的心声能了解到这个程度,那对施政是不是很有帮助呢?我说,你说得太好了,我一定谨记这句话。”

柳青就是这样的一位人民的作家,是共和国最早的自觉地、全身心讲述中国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故事、讲述中国人民故事的杰出代表,是将个人的艺术雄心与艺术家的使命担当完美融合的杰出代表,是以令人震惊的方式探求文学创作规律与文以载道相映成趣的杰出代表,是人格魅力与文学魅力相得益彰的杰出代表。他的身上集纳了作家和艺术家绝大多数的优秀品质。他的作品,涵盖了一个国家的沧桑巨变和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真正做到了马克思所说的“美学与历史的统一”。

想象着60年前,柳青在皇甫村创作的情景。悠悠终南山,莽莽神禾塬。无数个夜晚,在虫鸣狗吠声中,在昏暗的灯光下,柳青把他烂熟的故事情节,把他倾注了浓浓情意的主人公们,从他脑海里,从他心中请出来,请到稿纸上,跟他们拉话。稿纸那么粗糙,方格如此逼仄,但柳青头顶苍天,脚踏厚土,他在人民之间,和人民一道前进,他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笔下有情。

今天,我们学习柳青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为人和为文的高度自律。他始终认为:“要想塑造英雄,首先要塑造自己,要写英雄,首先要学习英雄。我绝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在任何历史时期包括“文革”时期,他对自身的严苛要求,对文学的初心,都让人肃然起敬。

今天,我们学习柳青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他说:“杰出的作家和诗人是一定历史时期先进时代精神的反映者,是最大多数群众革命感情的表现者”。柳青最反感人说他是去“体验生活”的。他说我是亲自参加生活的,14年扎根皇甫村的经历证明,他就在生活当中。

今天,我们学习柳青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对人民群众真诚的无私的爱和不计回报的付出。他十分关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亲力亲为参与研究如何解决问题,他最反对站在旁边指手画脚地当评论家。梁生宝的原型王家斌领人打井时,柳青天天去看,群众都说:“柳书记为咱老百姓的事把心都操扎了。”《创业史》第一部的稿费16065元,他一分也不留,全部捐给公社;在皇甫村,有人问柳青: “你在县上是分管啥工作的?”他回答: “凡是群众需要的事我都管。”

今天,我们学习柳青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展示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的文学志向和艺术担当,他直面中国农村社会变革,以“襟怀纳百川,志越万仞山”的胸怀和气度,以“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 ”的眼光和担当,作整体性关注、整体性介入,整体性呈现。

今天,我们学习柳青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将来。柳青的案头、床头和手头,放满了《红楼梦》《三国演义》、鲁迅著作、《母亲》《悲惨世界》《静静的顿河》等中外经典作品,他既海纳百川,又能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柳青的朋友董墨说:“柳青写得很慢,每天只写一张稿纸,有时还写不满一张。我曾问过他,不能写得再快些吗?他笑笑,说:“不行嘛!我是一个字一个字往出抠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柳青就是以这种“一个字一个字往出抠”的艰苦劳动,为中国文学长廊,奉献了一批具有恒久价值的人物形象。

今天上午去柳青墓园拜谒这位文学前辈,他已经和他深爱的土地融为一体,他已经在神禾塬上守望了40多年,他说:“我要在神禾塬上,看着皇甫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应该为今天的巨变感到欣慰。他虽然去世40多年了,但他一直在我们中间,在《创业史》的行间字里,依然洋溢着他的温度和气息。他就像文学长征路上那个高擎火炬的人,用真诚的目光和毅然决然的姿势,鼓舞着无数后来者。路遥、陈忠实,还有给予我们信心的贾平凹,陈彦,还有陕西青年作家协会的大批生力军。陕西作为中国的文学重镇,来之不易,也名不虚传。

在柳青墓园,我想起高尔基说契诃夫的一句话:我觉得,在契诃夫面前,大家都感到一种下意识的愿望,希望变得更单纯、更真实、更属于自己。

柳青是陕西的,更是中国的;柳青标注了陕西文学的高度,更标注了中国文学的高度。文学是有力的,是温暖的,是能够为人类指出向上向善的精神路径的。在新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柳青,需要提炼并弘扬柳青的精神。

2019-12-30 □邓 凯 1 1 文艺报 content52879.html 1 人民作家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