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书香

何以寻找光明

——评简媛长篇小说《棘花》 □杜茂昌

简媛在《棘花》后记中提出一个命题:杨素为什么会失明?杨素是《棘花》中的女主人公,为此,简媛还把杨素与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做了类比,两者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包法利夫人尝尽世间的辛酸冷暖,最终选择服毒自尽;反观杨素,作为一名当代知识女性,她承载着太多的来自社会、家庭、婚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并且在这种重压之下几乎崩溃,她的失明便是明证。然而,简媛的真正意图或者说落脚点又不局限于此,假如说杨素仅仅以失明而使故事终结,作品难免陷入平庸的境地。可简媛笔锋一转,最终处置是内敛而克制的,温情而饱含希望的,给读者传递出信心与力量,每个人都坚信杨素一定会治好眼疾,重见光明。

杨素的双目失明,是令读者非常揪心的一幕,生活已然艰辛,遭遇实属不易,何苦还要强加给杨素一份额外的摧残。相信读到此处,每一位读者都会心生悲悯,黯然神伤。

何以寻找光明?顺着简媛的讲述,循着杨素的心灵轨迹,我们能探究出许多的元素与记忆,每一种都饱含深情,每一种都激荡人心,如同一座高高耸立的灯塔,照亮每一个读者的内心,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归纳起来,又不外乎以下几个关键词。

首先是爱。这里要说的爱,既有儿女情长的小情小调,也有普度众生的大慈大悲。杨素是一个医生,她不仅有丈夫、女儿,以及父母、朋友的感情,更对芸芸病患有着感同身受的关怀,不管是市长、老板,还是村妇、老弱,甚至是看守所的嫌犯,在她看似冷漠的外表下,始终包藏着一颗滚烫的心,对人能做到一视同仁,大爱无疆。她会给只有一面之缘、日子困顿的墨兰介绍安排工作,她会想起张建主任用双手去接患者大便时的场景,她还会对与她处处针锋相对的黄小米予以宽恕,直言相告黄小米关于周亚宁的去向,让黄小米去找周亚宁。杨素觉得,有时候她就是一团快要被爱融化的雪。

其次是帮助。很多年前的一个雪夜,天寒地冻,杨素刚刚被表哥所侵犯,心里既悲痛又仇恨,怀揣一把小刀,说不定会干出什么极端事情来。恰好偶遇纪鹰,纪鹰帮助她住店吃饭,临别还赠予她一支钢笔,写下一句话。那句话是:“有能力时帮助你需要帮助的人”,这句话在书中反复出现了五次,一直激励着杨素奋勇向前,而那支钢笔也成为多年后他们父女相认的信物与佐证。杨素没有辜负父亲当时作为一名陌生人的鼓励,她暗下决心,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资助贫困地区的三个孩子上学,还加入某个全国性的义工社团。杨素以绵薄之力践行着雪夜承诺过的信条与初心。

再次是棘花。杨素是美丽而大方的,书中的好多人都爱慕或喜欢她,就连那个身为嫌犯身染艾滋的卓尔也概莫能外。卓尔病床前摆着一盆棘花,卓尔对杨素心怀莫名的情愫,卓尔告诉杨素,棘花坚忍、多刺,朴实又执着地开放在山谷深处。杨素重复了这句话,心有所动。是啊,棘花在她的老家山里寻常可见,棘花骨子里有不羁而坚强的灵魂,这一点,与她何其相似。她就是生活中不畏艰难险阻处处绽放的棘花,灿烂开放在向阳的山野、溪畔、路旁、岩上。就连杨素的好朋友菲儿在客界投资开民宿,都梦想着要在民宿四周种上棘花。

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写活了杨素这一人物艺术形象,杨素的命运牵挂起读者的心思,读者跟随杨素的情感而一起去悲喜,去体味。

简媛的结尾却没有来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模式,而是蓄势待发,留有想象的空间。杨素一个人离群索居,独自在黑暗中却依稀听到未来日子的声音,仿佛照耀内心的一束光明,空灵而有余韵,这显出了简媛的高明与成熟。

简媛是一名优秀的作家,她为了创作《棘花》,曾经实地到医院体验了好几个月的生活,亲身感受医院的环境,医生的心路历程,还有医患之间的关系。有了这层深切的体悟,才能写出如此传神的作品。杨素的形象是经得起推敲的,杨素的处境是散发着艺术光环的,杨素的磨难无疑也是人生的一次涅槃。

暗夜将尽,曙光还会遥远吗?心中有爱,治愈还需久等吗?

2022-08-10 ——评简媛长篇小说《棘花》 □杜茂昌 1 1 文艺报 content66083.html 1 何以寻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