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文学评论

拐弯兜转与居常守恒

□王国平

鲁敏在文学随笔《背叛与冒犯》中曾写道:“对写作,我的逆反心理非常严重。喜欢拐弯和走岔路,因为那预示着异样景致的可能性。可能这跟胃口有关,餐桌上的胃口,阅读的胃口,人际交往的胃口,我都偏爱变化与杂芜。”如果说这些话是鲁敏秉持的文学观念的一种宣示,那么,长篇小说《金色河流》就是她对这个文学观念的一次全方位践行。

小说里对财富的新认知与惯常思维相比是一个拐弯,穆有衡、王桑、谢老师、河山这些人物的性格走向和对世事的态度都在拐弯,还有表达上所谓“第四人称”的追求也是一次拐弯。鲁敏的写作确实不“老实”,就拿对口述和内心独白的处理来说,穆有衡用的是第一人称,河山则是第二人称。她总是要变一变的,发起一次次的挑战,乐此不疲。“拐弯”意味着不确定性的未知,也意味着不懈的革新,当然还有不期的惊喜。这部小说名为《金色河流》,如果说作品从开始到结束就是一条文字汇聚的河流,那么这条河流不是顺流而下、波澜不惊的,而是兜兜转转、弯弯曲曲,有暗流、潜流,还有激流,甚至是浊浪排空,“动静”不小,“热闹”非凡,见出作家笔下的摇曳风情与烂漫才情。

“我以虚妄为业。”这可以说是鲁敏对文学写作的一个总的认知。但是虚妄也好,拐弯也罢,都是外在的、显性的感知与表达,底子里、骨子里还是对生活的洞悉和审视。她身处在生活环境之中,扎根在现实土壤之中,她是基于现实生活来传达思想、亮明态度和追求技巧。正如陈忠实曾经说自己追求不断丰富和更新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寻找到包容量更大也更鲜活的现实主义”。声称“以虚妄为业”的人,其实笔下的生活并不“虚妄”,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实践着“包容量更大也更鲜活的现实主义”。鲁敏小说中的生活有质感、有痛感,更有真实感。她把人物的性格和内心写透了,前提是把生活摸透了。比如她对当今社会财富地位的把脉,对当下纸媒生态的认知,对“知行宣合一”社会生态的提炼,对某些评审风气的描摹(项目评审会上有评委每次提及某小某的名字,必然要把这个名字念错,表示实在不熟,“其实谁不认识谁呢”),对以昆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生存状态和发展困境的观察等,都是切合实际的把握,都是基于现实的一种洞见。也就是说,敲鼓都敲到点上了。她的笔下流淌着我们刚刚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或即将到来的日常,我们的生活在她的文字里有着某种切近的呼应。读《金色河流》,不时激起“心领神会——莞尔一笑——妙哉妙哉”的感慨和抒怀。小说中的故事与情节,不管是大的小的、新的旧的,还是对的错的、美的丑的,都是实的。

鲁敏还有一篇文章,叫《来者何人?》。她坦言:“对主人公哪怕只是次要人物的名字,我向来比较谨慎,像赋予他们生命的双亲到派出所上户口那样谨慎,哪怕这种谨慎可能是多余的:大部分读者都随随便便像瞅一个代码一样就跳过去了,可我不行,我得对他们负责,我非常顶真地想着,姓名有着许多暗示与隐喻,气质上的、代际上的、地域上的、职业上的、出身上的,等等。”鲁敏说的是,好作家笔下的一个名字里也有天地、有秘密,有作者的用心考量和精心布局。好作家就是这么细致,敬惜自己在创作上的每一寸“权力”。这里暂且不提《金色河流》中人物名字的考究,只是说说对一个次要人物的塑造。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对人生、财富、价值等宏大主题都有着新的感知和彻悟,他们属于流动中的,是在上上下下的运动状态,有时还是急上急下。恒温的大概有两个人。一个是穆有衡的儿子穆沧,这个名字让人时时想起“暮色苍茫”。这是一个病患,以非典型、非正常的状态做着自己,活在一个既定的世界里。还有一个就是穆家的保姆肖姨。她曾经是厂里最年轻的女车间主任,采访还上过《中国妇女报》,是准备当个副厂长或者是工会主席的,不幸遭遇下岗潮,“一锅端”,在家待业三年,直到穆家上岗。她的身上,有生命跋涉的沉淀,有时代风云的印迹。就是这么一个人,每次出现,几乎都跟食物有关。

食物关联起吃饭,吃饭这件具体的事就是生计和生活,也是历史,是文化,还是政治,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标识。鲁敏时常饶有兴致地写肖姨制作的食物,比如一碗南瓜饼子配面疙瘩汤,面疙瘩“大小匀停,有嚼劲也有浆水,配菜常有惊喜。西红柿与菠菜之外,今天还加了一把猪肝碎,吃来极是鲜香”。肖姨好像在时代风潮之外,关注的是日常,是人间烟火。小说中,河山凝视窗外的世界,“正午的照射下,无数的好人们正在勤奋劳作、成家立业、相亲相爱,过他们笃笃定定的正确生活”。肖姨就这么笃笃定定地过着日子。就像穆有衡所说,有她在,过得还挺像个日子。而在肖姨看来,人稀罕的是一种小鼻子、小眼睛的小日子。感觉肖姨是鲁敏在这个家庭设置的一面镜子,平时大家都不太在意,但却时刻在折射着所有人,映照着一切。她是这个家庭故事的知情者,不是旁观,而是冷观。肖姨这个人是平庸的,可以说是一个单向度的人,在整个故事框架里是局外人,但是她身上蕴含着一种力量,日常生活的力量,人间烟火的力量,一粥一饭的力量。鲁敏让自己笔下的那些主要人物跑那么远,跳那么高,经受财富、权势、婚姻、虚假慈善带来的痛楚与难堪,这些人在煎熬,在惶恐,在扑腾,在那么的耗费心机,唯独让这个人,在一个角落里那么不起眼地居常、守恒。浊与清,变与常,动与静,肖姨支撑起一极。对肖姨这个人物的塑造,可以见出作家的用心,也可以映射出中国人抱持的一种生命哲学与生存的态度。

2023-03-08 □王国平 1 1 文艺报 content69007.html 1 拐弯兜转与居常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