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全国两会特刊

一切皆书 万物可读

□本报记者 许 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歌唱家刘玉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编剧王丽萍

习近平总书记说:“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也变得日益多元。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积极拓宽阅读边界,数智赋能与纸韵墨香交相辉映,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2018年开始,上海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建筑可阅读”工作,不断扩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和内涵的建筑对市民游客开放。目前全市各类开放参观建筑数量已达1056处。全市设二维码的建筑是2957处。从以设置二维码方便市民游客了解建筑背后故事的“扫码阅读”1.0版,到扩大各类建筑开放让市民游客走进历史建筑的“开放建筑”2.0版,再到深度利用数字化方式、激发全民参与的“数字转型”3.0版,“建筑可阅读”开创了全新的都市旅游方式,激发了全社会的参与热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编剧王丽萍观察到,大数据显示疫情以后文旅行业复苏强劲,当下正是推广“建筑可阅读”,鼓励全民读书热的大好时机。“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进个人修养,增长见识,提升和丰富全民的文化素质。“建筑可阅读”能让人民群众共享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拥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以此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王丽萍认为,当前“建筑可阅读”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有些建筑缺乏有效管理,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数字化转型以后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贴心周到的服务等等。“建筑可阅读”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对人的服务。例如公共空间可设置70岁以上老年人免预约、开设绿色通道等,以激发全民阅读热情、提升幸福感获得感。还可以通过线上聚合、线下分众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资源整合、业态协同。不断推出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充分释放“建筑可阅读”文旅融合的溢出效应,打造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旅新场景。此外,王丽萍建议进一步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城市导览专业人才的培养,用好名人名家与民间达人之力,鼓励志愿者多参加服务。大力用好新媒体技术,打造数字化新媒体传播矩阵,撬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实现建筑多元价值的挖掘和可持续传播,高效推进城市文旅高度融合。

“阅读的边界,就是认知世界的边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歌唱家刘玉婉同样关注到阅读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她建议将中国民族音乐(戏曲、曲艺)资源纳入全民阅读。“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全民艺术素养,我建议在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的同时,应将民歌、戏曲、曲艺等资源纳入全民阅读,在各类公共数字文化平台予以传播和普及,以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高效共享。”刘玉婉进一步谈到,戏曲、曲艺等民族音乐扎根民族文化沃土,讲唱的是中国故事,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将戏曲、曲艺等资源纳入全民阅读,对于人民群众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玉婉建议成立专项工作组,将戏曲、曲艺中包含的名著、名人、名胜的精彩片段与教育部教材中相应内容编写成配套教材。为实现全民阅读更广泛的普及,她认为还应在各类公共数字文化平台予以传播,以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高效共建共享,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在阅读中变得更加深邃、厚重。

2023-03-08 □本报记者 许 莹 1 1 文艺报 content69023.html 1 一切皆书 万物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