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世界文坛

莱辛《犹太人》: 宽容的力量

歌德学院“戏剧经典朗读”系列活动启动

黄燎宇(中)、李亦男(左)与观众讨论莱辛戏剧

本报讯 伴随着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及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举办的大型主题展览《启蒙的艺术》的顺利开幕,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博物馆公众教育项目也于日前正式启动。从今年5月开始,歌德学院将根据《启蒙的艺术》展览主题,每月举办一次“戏剧经典朗读”活动,通过情景朗读的形式,向公众介绍并推荐来自中德两国、具备启蒙思想的戏剧巨擘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5月7日,“宽容的力量——莱辛《犹太人》朗诵讨论会”拉开了“戏剧经典朗读”活动的序幕。

18世纪在欧洲发生的启蒙运动是人类步入现代文明的起点,在这个时代的德国,莱辛的“市民悲剧”不仅让艺术进入民间,更对德语国家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戏剧经典朗读”系列从莱辛的作品《犹太人》开始,是想借由他的作品,让观众了解并探讨德国戏剧对“思考”和“娱乐”的认识以及戏剧在民众启蒙中发挥的作用。《犹太人》是莱辛创作于1749年的早期作品,于1766年在纽伦堡首演。剧中,两名伪装成犹太人的强盗妄图袭击一个坚定反犹的男爵,行动却在最后一刻被一位旅人破坏。男爵要以财富和女儿报答旅人,但旅人告诉男爵自己就是犹太人,并拒绝了他的答谢,男爵仇恨犹太民族的想法变得荒谬可笑。莱辛自己评价这部作品说:“我突发奇想地想尝试一下,在舞台上向观众展现他们从未设想过的美德,会带来怎样的效果。”

除了前卫的舞台布景和中央戏剧学院学生的专业演出之外,北京大学德语系主任黄燎宇和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李亦男在朗读结束后与现场观众分享了对于莱辛及其戏剧的看法。黄燎宇认为,《犹太人》的主题与莱辛另一部剧作《智者纳旦》相似,都涉及了在当时受压迫的犹太民族并阐述了宗教宽容的启蒙信条,是一部“深刻和天真交织”的戏剧。李亦男则向观众介绍了莱辛在德语戏剧史上对类型化人物和戏剧形式的突破。

“戏剧经典朗读活动”主办方根据《启蒙的艺术》展览的内容,将在活动中突出“宽容”、“爱情和友谊”、“启蒙时代的阴暗面”、“通往现代艺术的桥梁”等主题,并按照主题选择朗读内容。除了莱辛,还将陆续介绍歌德、席勒、毕希纳、布莱希特等剧作家的作品。 (王 杨)

2011-05-13 歌德学院“戏剧经典朗读”系列活动启动 1 1 文艺报 content24653.html 1 莱辛《犹太人》: 宽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