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军事文艺

小巷里的大乾坤

——舞剧《三家巷》的选材特点 □江 东

选择“三家巷”作为一个舞剧选题,对于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而言可谓占尽了地缘文化的优势。小说《三家巷》以其鲜明而浓郁的“岭南”风味,首先为这个伫立于岭南大地而辛勤浇灌岭南舞蹈艺术之花的军旅文艺团体带来了舞剧创作追求上的便利;而小说中那些在特定时代中出现和发生的人和事,又从文学的层面为该舞剧带来了厚重的思想底蕴和文化气质。因此,选择《三家巷》作为一个舞剧艺术的表现内容,显示了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集体的慧眼。原小说中众多的人物及其彼此间复杂的关系,以及作家欧阳山老到而沉着的叙述口吻和写作功力,为这个选题是否真正能够立于舞台之上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阅读原小说,作者在娓娓道来中十分有机地串联起那些生活在一条巷子里却有着不同命运的家族和人事,这些人物从作者的笔端流出,他们形态各具、栩栩如生,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映衬。可以说,欧阳山笔下的“三家巷”绝不仅仅是一条简简单单的小巷,而是展示时代风云之下各色人等的大舞台。因此,原小说为读者所建构出的人物及其关系,是极其丰满而扎实的。改编这样的题材,对任何艺术形式而言都是一个极有难度的考验。

因此,小说《三家巷》首先向舞剧《三家巷》的改编移植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对任何一台舞剧而言,选材都是在舞剧创作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环,特别是对那些改编自已经非常成熟的文学佳作的创作行为而言。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呈现出来的形象不是直观的,它是通过作者的文字描述而在读者的脑海和印象中生成一个具有想象意味的形象。而舞剧塑造的形象则不同,它的人物形象是直观的,同时又只能靠肢体动作而非语言或文字来实现,可以说,它即是一个具体可感的客观存在,同时又是通过具象的肢体语言作为表达工具,因此,将文字性的文学形象转变为能够打动人心的舞蹈形象、并在舞剧表达的过程中较好地传达出原著的精神和风貌,这是中国舞蹈界多少年来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舞剧《三家巷》的成功推出,为我们的考察和分析又提供了一份可贵的经验。

观毕全剧,该剧在编剧上的精妙不得不表。舞剧《三家巷》从文学原著的“三家”中各选择了一个人物,分别是:周家的周炳、陈家的陈文婷和何家的何守仁,加上周炳的表亲区桃,为舞剧故事的框架构建起一个“四角”的人物关系。在原著中,周、陈、何三个家庭虽是生活在一条巷子里的隔壁近邻,但却分别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的成长背景和个人经历,让这四个人的情感交织具有了很有意思的看点。应该说,这四个人物在小说里与所有其他人物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原本是原著作者展现写作功力的一大长处,而并不擅长叙事的舞剧艺术当然不可能做到那一步,因此,舞剧《三家巷》对原著在人物上的取舍、裁剪和定夺上体现出编剧的戏剧意图和拿捏功力:原本纷繁的人物关系,被梳理得线索清晰而点题,同时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在人物个性和基本事迹方面,舞剧《三家巷》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基本保留了原著中的色彩,舞剧创作者们又通过在一些关键情节上的选取和设置,将人物的个性放大,突出了他们由于不同的人生观而走上彼此不同的人生道路并在最终得到了不同的人生际遇的故事脉络,从而将创作者们久经咀嚼的人生意义传达给观众。将这么复杂的人物及其情感纠葛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表现而浓缩在不到两小时的舞剧时限内表达出来,应该说非常不易。

结构起四个人彼此关系的主线是爱情。周炳与区桃相恋,陈文婷暗恋周炳并积极追求,而何守仁又觊觎陈文婷;区桃为解救因参加革命而被捕的周炳,向陈文婷表示可以停止对周炳的爱并请求她的帮助,而周炳在区桃的血泊中又感受到了强烈的爱和感奋,最终何守仁由于无法得到陈文婷的爱便迁怒于周炳而对其下毒手……人物关系复杂而充满了一环扣一环的张力,既富于逻辑,又把舞剧创作者们的话语意图和胸中块垒顺畅地表达出来,这样的人物安排和剧情设置,为舞剧的成熟表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情”可谓是这个舞剧中四角关系的关键词,也是这部舞剧的神来之笔。在“情”字上,该剧花费了不少笔墨,用细腻而别致的编排手法,塑造了周炳和区桃的爱情关系,很真挚,很温馨,在处理上也很有匠心,他们的双人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类似的细腻而独到的处理,在舞剧《三家巷》中经常出现。总之,该剧能够紧紧扣住各个人物的情感脉络,用“情”结构,以“情”动人,从而在揭示剧中人的各种命运的基础上,做足了一个“情”字的大文章,充分发挥了舞剧所具有的艺术特质。

对于舞剧艺术而言,剧本的重要性与其他戏剧艺术一样,同样具有“一剧之本”的奠基作用。然而,作为一个“蓝图”,舞剧的剧本通常都只是舞蹈编导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可供参考的一个文本而已,聪明而有才气的编导会通过这个蓝图来建构自己的舞剧结构和具体编创工作。在这一点上,舞剧艺术又同其他艺术形式不完全一样。也就是说,静态的舞剧文本不完全等同于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作品,而串联二者的自然就是舞蹈编导的智慧和功力了。舞剧《三家巷》能取得成功,是舞蹈编导们在原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艺术才智的结果,二度创作的结果直接影响了该剧的艺术质量和品质,当然,演员们的精彩呈现也不能不说为该剧的成功立了一大功,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一直以来所具有的优秀表演人才的优势,在该剧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延续。从这个角度上来认识,舞剧《三家巷》的成功,是在剧本的基础上集中了各领域的优势力量所完成的一部提供了成熟经验的舞剧作品。

不过仅就剧本在人物和故事的设置上,舞剧《三家巷》中陈万利的安排似乎有可商榷之处。从全剧来看,这个人物的选取似有多余之嫌,如果把需要表现的负面戏份都放在何守仁这个明显的反派身上,或许人物和情节会更加集中,从而以有限的时限来表述更有主旨意味的内容。目前来看,这个人物是有些游离的。

总之,舞剧《三家巷》在艺术上的探索,为中国舞剧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积极而有效的创作经验,这让中国舞剧事业在取得历史性进步时,又收获了一颗难得而宝贵的果实。

2012-03-28 ——舞剧《三家巷》的选材特点 □江 东 1 1 文艺报 content18080.html 1 小巷里的大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