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绿色”:儿童文学的新属性

□姚 巍

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物种消亡……接踵而至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难题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要求我们要更多地关注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中普遍奉行的功利主义,剥夺了孩子本来该享受的自由、快乐,越来越多孩子的童年生态性遭受破坏。基于此,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最近推出的一套“绿色中国”丛书,成为国内第一部以探讨生态性为主题的大型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丛书由儿童文学理论家、中国海洋大学资深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朱自强先生主编,汇集鲁冰、余雷、阎耀明、孙昱、李娟等十余位国内儿童文学作家的最新作品。

“绿色中国”丛书是新锐儿童文学作家的一次集体亮相,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抒写自己对自然环境、对社会现状的担忧。朱自强在序中说道:“绿色是希望的颜色、生命的颜色、成长的颜色。我们对‘绿色’的追求和呼唤具有特殊的现实指向——在我们的生活中,自然生态和心灵生态都因为物欲横流而惨遭破坏,绿意正在逐渐消失。”作品中,不论是在考试的压力下失去了说话能力的女孩小樱桃,还是用生命维护绿色草坪的男孩子卡卡,都以一种个体的、极端的方式反映了当下孩子的生存现状,孩子眼中和心中的绿色都在逐渐消退,他们的人生将是苍白的、无趣的。作家们为此发出了最强声:关心孩子、关心自然吧,不要再用那些高增长指标向大自然无休止地索取了,地球已经不堪承受我们人类的贪得无厌;不要用那些所谓的成功指标来丈量我们的孩子,要知道孩子们面临的社会桎梏已经蚕食了他们的快乐童年。

风格是作家艺术创新的重要标志,风格的多样性符合艺术的本质。“绿色中国”的作品在故事的构架、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能高超地控制着叙述的节奏和脉络,铺展开扑朔迷离的幻想世界,让读者在心灵历险的同时,享受到用文字构筑的精神大餐。《失忆精灵》充分展示了作家的本色,诙谐机智,灵气四溢;《献给松汐岛的花》审美视角独特,笔墨流畅,充满温情;《水界传奇》中,磅礴的宏大场面与入木三分的细节刻画相缠相绕;《太空飞鱼》的故事一波三折,每次都在难以为继的时候才峰回路转,让人拍案惊奇;《风之国》充满了魔幻色彩,作者插上了想象的大翼,在现实和幻想之间出神入化。这些充满童趣、奇诡的故事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作者的创作欲,而都是与丛书的主题遥相呼应,深具现实寓意。其实,儿童是在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中成长的,儿童文学作品正是迎合了孩子们的这种探索精神。“绿色中国”的作家们以一颗炙热的爱心、天真的童心,尽情挥洒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笔尖如水银泻地,润物无声,源源不断泻出爱心、美和智慧,使得整套书很好地契合了文学价值、主旋律教育、艺术表达,是现实性、思想性、艺术性和使命感结合的文学佳作。

作为以“绿色”为主题的丛书,作品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明朗的、健康的、向上的格调。在这些作品中,最后的结局都以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方式,给读者以希望、信心和勇气。《戴胜鸟日记》中,女孩小樱桃因为一次打击而失去了说话能力,被送到了伯父家调养。为此,她有机会接触到大自然,接触到朴素的村民。春暖花开,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小樱桃的心灵伤痛日渐平复,她与戴胜鸟结下了纯真的友谊。在一只大黄猫就要扑向小戴胜鸟的时候,小樱桃重新开口讲话了:“小鸟快飞!”《白星星》中,忙碌的小男孩卡卡每天奔波在各种学习班之间,身心疲惫。他拼命地想提高学习成绩,就是希望爸爸能够兑现诺言,帮他实现愿望。直到被大火吞噬后,卡卡才真正获得了自由。他到处游荡,找到了可以帮助人们消除各种烦恼的小星星,去帮助一个又一个孩子实现梦想……

另外,从整体上看,作品集中表现了生活美、自然美,并创造了艺术美,能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在《戴胜鸟日记》中,“春天的雁河湾犹如一架巨大的织机,那些花草树木就像蚕丝,被人们从四面八方带到这儿来,纵横交织地陈列在庙会上,很快又被人们带向四面八方。不久,一幅绣满繁花绿树的锦缎就会在大地上铺展开来。”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把农村的庙会场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献给松汐岛的花》的前言中,作者以诗的形式,把作品的立意表述得淋漓尽致:“献给松汐岛的花,惊扰了一颗星星的睡眠,我的脚步是地婆婆的梦;那儿,去年的一粒种子,沿着暗蓝的光伸向天空。”《风之国》中,作者笔下的小女孩朵朵要长大与风携手,“当月光照到她身上的时候,她开始慢慢长大,她浑身的每一个关节都像喝饱了水的睡莲一般,慢慢地舒展着、舒展着……最后,朵朵变成了一个和风看起来差不多大小的美丽女孩。”诗一般的语言勾勒出超尘出世的唯美画面,像这样的例子在作品中可以随手拈来。

王岳川在《大国崛起需要“大文化”守正创新》一文中说:“在‘后东方主义’时期,具有东方思想的生态美学和生态文化正在化解人和他人、人和自己、人和自然的冲突关系,与现代性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的经济学完全不同。”“绿色中国”丛书突出的是“绿色”主题,其实关注的也就是生态性,是具有东方思想的生态文化。这些作品既有白描手法展示大自然的壮美和丰富多彩,表达对自然的歌颂;又有现实主义情怀和批判精神,以唤醒读者对生态环境的敬畏之心,体现了作家们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特别是童年生态危机的关爱与深思,具有巨大的文化张力、艺术高度和思想品位。

2012-07-02 □姚 巍 1 1 文艺报 content22578.html 1 “绿色”:儿童文学的新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