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与争鸣

“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新发展

□赵亦飞 锁立明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6月16日组织召开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现状与未来”研讨会。会议邀请陆贵山、党圣元、王杰、谭好哲、胡亚敏、李心峰、丁国旗、季水河、冯仲平等专家学者与会指导,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部长李怀亮、“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基地”首席专家张晶以及中国传媒大学从事文艺美学教学研究的中青年学者杜寒风、陈友军、李有兵、王永、张一玮、杜彩、肖锋、杜莹杰等参加了此次研讨。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讲话发表以后,全国高校反响热烈,形成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潮。在此形势下,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两大主题,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精神进行较为深入的学术探讨。专家们强调,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在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框架的基础上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时需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下文艺的现实融合进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中国化的新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陆贵山认为,要实现“创新”,重点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实践精神和变革精神,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圣元重点阐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新思路,提出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和价值体系,应着重把握好民族性、原创性和系统性。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王杰谈到,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要处理好当代性、未来性和物质性三方面的问题。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心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现实精神的重要性,认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到实践才是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途径。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谭好哲说,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要回应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要把握好文艺创作中的人民性,同时要关注其政治性。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胡亚敏说,要从整体性和系统性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整理马克思的遗产的基础上完成其中国形态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丁国旗认为,要把人民性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湘潭大学文学院季水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的中国问题意识以及这种问题意识影响下的理论形态——政治形态文论、批评形态文论和理论形态文论,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副主编冯仲平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界定问题。张晶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精神的解读,阐述了扎实的学术研究和学术语境还原对深入理解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重要性。

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需要不断创新,只有培养了创新性思维,树立了现实精神,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生机与活力,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当代的文艺创作实践。

2018-06-29 □赵亦飞 锁立明 1 1 文艺报 content24272.html 1 “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