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学评论

抵达了深邃和独特的境界

□石一宁

肖亦农的长篇小说《穹庐》,叙写的是蒙古族布里亚特部落一段血与火的历史生活。作品展现的是百年前的历史时空与人物形象,然而读来却使人在感受巨大的情感冲击的同时,生发诸多现实思考。小说探索了在历史大变局中,生活于特定地域的人群的情感、心理与命运的起伏跌宕,人性深处的裂变与守恒,不同信仰与价值观的激烈博弈与搏击。

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是否为平等条约,学界有不同看法。历史学家也好,普通人也罢,多是对签订领土条约的政权统治者有着或褒或贬的历史评价,而甚少有人关心和留意这些条约所涉及的被遗弃的土地所发生的后事,尤其是被遗弃土地上的人民因为国族认同的进退失据所造成的内心困扰、情感痛苦与灵魂风暴。《穹庐》的可贵之处,首先体现在,它表现了一个卓越的作家博大的人道主义同情心与锐敏的人性洞察力。这种同情心和洞察力使作者的笔触抵达了一个深邃和独到的境界。小说涉及中俄关系、十月革命、协约国干预、日本渗透等重大历史事件与复杂的历史关系,政治色彩、历史评价与国际关系判断是小说绕不开的因素,是作者首先面临的一大挑战。正确和恰当地处理这几个层面的叙述,需要多方面理论修养、知识积累和生活储备,这也是一个作家创作功力的重要构成。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穹庐》文本,令人满意地看到了作者对这些历史因素及其错综复杂关系的出色把握和驾驭。

嘎尔迪和他的部众离不开社会政治的秩序。嘎尔迪祖上曾是清政府任命的驿站二品台吉,任命文件被嘎尔迪家族代代相传珍藏了200多年。这是嘎尔迪胸怀祖国,也是他和他的部众对于回归一种社会政治秩序的渴望。为了树立和维护秩序,嘎尔迪不惜要处死亲生儿子班扎尔。然而他所向往的秩序,是赐予先祖二品台吉的权力和荣耀那样的封建统治,但清朝(包括代之而起的中华民国)已无法给予他,而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政权不仅不能给予他,而且还把他视为革命的对象。人是政治的动物,而政治身份的无所归依,必然使嘎尔迪和他的部众面临灵魂无家可归的深渊境地。小说描写得很深刻的是,班扎尔这一形象不是作者故作惊人的人物设置,而是具有一种十分内在的真实性,恰恰揭示了被社会政治秩序抛弃的族群无法忍受弃民的处境而进行的反抗,只不过班扎尔的反抗是投身十月革命的时代洪流,而把革命的目标之一锁定为布里亚特草原上的封建统治者,这个统治者恰好是他的父亲嘎尔迪。

当然,可以说《穹庐》是一部讴歌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小说。但作品的深刻还在于,这种爱国主义是在嘎尔迪和他的部众的身上生长出来的,是一种基于生存、尊严与幸福的需要,因而是一种人性的需要,而不是一种贴上去的标签。而英雄主义既表现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家谢尔盖、班扎尔们的身上,也可以表现在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对象嘎尔迪的身上,英雄主义在这两种信仰相对立的人物身上都同样闪耀着光芒,也给予读者很多的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启迪。

《穹庐》对蒙古族历史文化与民族性格的表现,亦同样达到令人惊叹的高度与深度。虽然作者不是蒙古族,但是与蒙古族同胞一起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对蒙古族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性格十分熟悉。既是“局外人”,也是“局内人”,这种特殊的、内外兼具的视角,赋予作者关于写作对象更多感性而又理性的认识和理解,也赋予小说更为丰富和复杂的美学内涵。

2018-12-21 □石一宁 1 1 文艺报 content47596.html 1 抵达了深邃和独特的境界